成語 第116頁

囫圇吞棗

1.把棗整個兒吞下去,不加咀嚼,不辨滋味。2.比喻做事不加思考,籠統含混。◎把棗子整個吞下去,而不加咀嚼。比喻理解事物籠統含糊,或為學不求甚解。也作“鶻侖吞棗”。

一望無際

◎一眼望不到邊。◎一眼望去看不著邊際。形容寬廣、遼闊。

自慚形穢

◎因在相貌方麵不如他人而感到慚愧,泛指慚愧。◎比喻自愧不如。參見“自覺形穢”條。

指鹿為馬

◎比喻故意顛倒黑白、混淆是非。◎本指趙高獻給秦二世一隻鹿,故意指稱是馬,並問臣子是鹿或馬,而將答鹿者暗中殺害,使群臣畏懼自己,以謀篡位。典出也作“指鹿作馬”。

持之以恒

◎持續不間斷,老是那麽一股勁地進行。◎有恒心的堅持到底。

餘音繞梁

◎形容歌聲或音樂優美、餘音回旋不絕。1.後因以“餘音繞梁”形容歌聲高亢圓潤,餘韻無窮。2.比喻詩文意味深長,耐人尋味。◎餘音環繞屋梁旋轉不去。形容音樂美妙感人,餘味不絕。也作“繞梁之音”、“繞梁三日”、“餘妙繞梁”、“餘響繞梁”、“餘音嫋嫋”。

躍躍欲試

◎心情急切,迫切想進行嚐試。◎心動技癢,急切的想嚐試一下。

形影不離

◎見“形影相追”◎形容關係親密,無時無處不在一起。清 · 紀昀也作“形影相追”、“形影相隨”、“形影相依”、“影形不離”。

始作俑者

◎開始用俑殉葬的人,比喻第一個做某項壞事的人或惡劣風氣的創始人。語出《孟子 · 梁惠王上》:“仲尼曰‘始作俑者,其無後乎!’為其像人而用之也。”◎最初製作人俑來殉葬的人。語出孔子認為用像人的俑陪葬,在意念上實與用真人陪葬無異,所以指責最初發明俑的人,一...

味同嚼蠟

◎形容沒有味道,多指文章或言語乏味,毫無生氣和感染力。◎比喻沒有味道。也作“味如嚼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