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詞 第289頁

圍魏救趙

◎戰國時,魏國圍攻趙國都城,趙國向齊國求救,齊國乘魏國空虛,發兵攻魏,魏軍回救本國,齊軍乘其疲憊,在桂陵(今山東菏澤)大敗魏軍,趙國因而解圍。後來用“圍魏救趙”來指類似的作戰方法。◎戰國時魏圍攻趙都邯鄲,趙求救於齊,齊以田忌為將,孫臏為師率兵救趙。孫臏...

未卜先知

◎不用占卜就能知道未來的事情,指有先見之明。◎形容有先見之明。

虛位以待

1.空著位置等待。2.也說“虛席以待”◎留著位子等候有才德者。

閉門思過

◎獨自在思考過程中記起、認識到或考慮到自己的錯誤行為、不端的行為、不道德的行為或罪行。◎在家檢討反省自己的過失。也作“閉閣思過”。

出口傷人

◎一說出話來就傷害別人。形容說話蠻橫無理。◎說出來的話不得體,傷害他人的自尊。

借屍還魂

◎迷信傳說人死後靈魂還會借別人的屍體複活。比喻陳腐的舊事物改頭換麵,在冠冕堂皇的口號下再一次冒出來。◎世俗的傳說及小說中的說法,指人死後靈魂附著於他人屍體而複活。元 · 嶽伯川亦用以比喻已消失或式微的事物,假借別的名義,以新姿態出現。

一去不複返

◎一去之後就不再回來。語本《史記 · 刺客列傳》:“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複還。”後亦以稱人或事已成陳跡。◎離去便不再回來。語本後用以形容人離去後音訊全無或事物消逝無蹤。唐 · 崔顥〈黃鶴樓〉詩:“黃鶴一去不複返,白雲千載空悠悠。”也作“一去不返”。

一問三不知

◎對每個問題都說“不知道”1.後因以“一問三不知”指對所問一無所知。2.指對事情采取概不過問的態度。◎三不知,即始、中、終三者皆不知。一問三不知語本指從頭至尾全部都不知道。

依樣畫葫蘆

◎照著真葫蘆去畫葫蘆。比喻一意模仿而沒有創新。◎比喻一味模仿,毫無創見。語出宋 · 魏泰也作“照葫蘆畫瓢”、“依本畫葫蘆”、“依樣葫蘆”。

愜意是什麽意思

◎稱心1.稱心,滿意。2.舒服。◎滿意、舒適。唐.韓偓〈惆悵〉詩:“朗月清風難愜意,詞人絕色多傷離。”《文明小史.第三九回》:“錢大老爺打起精神,恭維得他十分愜意。”也作“愜情”、“愜心”。愜意是一個漢語詞匯,讀音為qiè yì,形容心情感到愉快暢快,愉悅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