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狐聽之聲
拚音 hú tīng zhī shēng
解釋 指冰下水流之聲。
出處 《水經注·河水一》引《述征記》:“冰始合,車馬不敢過,要須狐行,雲此物善聽,冰下無水乃過,人見狐行方渡。”北齊顏之推《顏氏家訓·書證》:“狐之為獸,又多猜疑,故聽河冰無流水聲,然後敢渡。”
例子
別浦宵凝,狐聽之聲乍絕;回汀曉合,蟲疑之質俄生。
★唐·林滋《陽冰賦》
語法 作賓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源見“聽冰”。
指冰下流水之聲。
唐 林滋《陽冰賦》:“別浦宵凝,狐聽之聲乍絕;回汀曉合,蟲疑之質俄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