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履霜知冰
拚音 lǚ shuāng zhī bīng
解釋 比喻見事物的征兆可預知其嚴重後果。
出處 漢·王充《論衡•譴告》:“履霜以知堅冰必至,天之道也。”晉·袁宏《後漢記·和帝紀下》:“將何以宣示四方,儀刑百寮?履霜知冰,朕甚懼焉。”
例子 晉·袁宏《後漢紀•和帝紀》:“將何以宣示四方,儀刑百寮?~,朕甚懼焉。”
語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比喻句
典故
《周易.坤卦》:“初六,履霜堅冰至,蓋言順(順,通慎)也。”
行於霜上而知嚴寒結堅冰的冬季即將到來,故應防慎於始,切實安排好過冬的事。
後因用以比喻見微知著,尋端見緒,防微而杜漸。
《後漢書.蔡邕傳》:“是以君子推微達著,尋端見緒,履霜知冰,踐露知暑。”
唐.王績《贈梁公》詩:“履霜成堅冰,知足勝不祥。”此借以奉勸梁公要看到厚祿致災的後果。
近義詞 履霜堅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