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輕財好施
拚音 qīng cái hǎo shī
解釋 指不吝惜錢財,喜好施舍。
出處 晉·陳壽《三國誌•吳誌·朱據傳》:“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例子 他是一個~的人。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很大方
典故
好:喜好、樂於。
施:施舍。
不看重財產,樂於施舍幫助別人。
朱據(190-246年),字子範,吳郡吳(今江蘇蘇州市)人。
三國名將,有武力而又善辯,吳主孫權以為其才兼文武,可以繼承呂蒙之職,封為建議校尉,領兵屯湖孰。
後遷驃騎將軍。
赤烏九年,被孫弘陷害。
朱據為人慷慨豪俠,黃龍元年(229年),孫權遷都建鄴(今江蘇南京市),征為駙馬,拜左將軍,謙恭而又虛心接納賢士,不看重錢財,廣為施舍,雖然俸祿、賞賜很豐厚,但卻常常不夠用。
【出典】:《三國誌·吳書》《朱據傳》卷57第1340頁:“(據)謙虛接士,輕財好施,祿賜雖豐而常不足用。”
【例句】:唐·李白《上安州裴長史書》:“不逾一年,散金三十餘萬,有落魄公子,悉皆濟之,此則是白之輕財好施也。” 明·李贄《焚書·雜述·寒燈小話》:“且常誌等平日亦自謂能輕財好施,當過守僧十倍也。”
近義詞 仗義疏財
反義詞 愛財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