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輕財重義
拚音 qīng cái zhòng yì
解釋 指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出處 漢·元王皇後《賜公孫弘子孫當為後者爵詔》:“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
例子
少時輕俠,數犯公法,長而修改,輕財重義,多所交結。
★《北齊書·高乾璺》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指人很大方
典故
輕視財利而看重道義。
《史記.平津侯主父列傳》:“股肱宰臣,身行儉約,輕財重義,較然著明。”《三國誌.吳書.淩統傳》:“雖在軍旅,親賢接士,輕財重義,有國士之風。”明.沈受先《三元記.慶緣》:“輕財重義人怎知?德行兩堅持,仁心合天理。”亦作“輕財好義”。
《喻世明言》卷三九:“原來汪革素性輕財好義,樞密府裏的人,一個個和他相好。”《聊齋誌異.邵士梅》:“先是,高東海素無賴,然性豪爽,輕財好義。有負租而鬻女者,傾囊代贖之。”亦作“輕財貴義”。
《三國誌.吳書.朱恒傳》:“然輕財貴義,兼以強識,與人一麵,數十年不忘。”
反義詞 愛財如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