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自取其禍
拚音 zì qǔ qí huò
解釋 取:取得;禍:禍事。自己招來禍事。
出處 宋·無名氏《新編五代史平話·唐史》卷下:“故門高之弑,樂器之焚,亦是自取其禍也。”
例子 清·吳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第56回:“可笑世上那些謀殺親夫的,我看他們都是~。”
語法 作謂語、定語、賓語;用於處事
典故
主謂 自己的行徑導致禍害。
陳蔭榮《興唐傳》:“良禽尚知擇木而棲,你要執迷不悟,那是~!”△貶義。
多用於描寫處世方麵。
→自取罪戾 ↔自求多福
近義詞 自取其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