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誠懸筆諫
拚音 chéng xuán bǐ jiàn
解釋 指 唐 柳公權 以書法進諫 唐穆宗 事。 誠懸 , 公權 字。語本《新唐書·柳公權傳》:“帝問 公權 用筆法,對曰:‘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時帝荒縱,故 公權 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 宋 蘇軾 《柳氏二外甥求筆跡》詩之二:
典故
誠懸,唐柳公權之字。
柳公權借談書法向皇帝進諫。
後以此典讚譽剛正不阿,直言善諫。
柳公權(778-865年)字誠懸,京兆華原(今陝西耀縣)人,著名書法家。
曆仕穆、敬、文、武、宣諸朝,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
公權學識淵博,淹貫詩、書、春秋、國語諸經,而尤以書法著稱。
他初學王羲之,後遍閱近代筆法,受益於歐陽詢、顏真卿,而又別出新意,自成一家。
其書法結構嚴緊,險中生態,枯潤纖穠,掩映相發,筆力瘦勁,方圓並妙,體勢勁媚。
當時大臣家的碑誌,非出自他的手筆,其子孫就會被視為不孝。
一些國家進貢的使臣,也另外拿出錢財購求他的筆墨。
他與顏真卿並稱“顏柳”,並有“顏筋柳骨”之謂。
公權生性剛正,直言善諫,不計較個人得失。
一次,唐穆宗向其請教書法。
他回答說:“心要正筆才能正,筆正才算得上書法。”當時穆宗荒滛奢侈,因而他故意這樣講。
穆宗也明白公權是在借書法為進諫。
【出典】:《新唐書》卷163《柳公權傳》5029頁:“帝問公權用筆法,對曰:‘心正則筆正,筆正乃可法矣。’時帝荒縱,故公權及之。帝改容,悟其以筆諫也。”
【例句】:宋·蘇軾《蘇軾詩集》卷11《柳氏二外甥求筆跡二首》之二:“何當火急傳家法,欲見誠懸筆諫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