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持祿養身
拚音 chí lù yǎng shēn
解釋 保住祿位以養自身。指大臣庸祿無為。
出處 《清史稿•熊賜履傳》:“部院臣工大率緘默瞻顧,外托老成慎重之名,內懷持祿養身之念。”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官場
又作“持祿保位”。
持:保持。
祿:祿位;官爵。
養身:養護自身。
指以保住祿位來養護自身。
熊賜履(1635-1709年),字敬修,一字青嶽,湖北孝感人。
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官至東閣大學士。
康熙六年(1667年),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康熙帝)下詔(zhào照,皇帝頒發之命令),征求群臣直言進諫,熊賜履上書陳述朝政積習多種,其中有一條說:現在任職事業心逐漸毀壞腐敗,而士大夫的氣節也因此一天一天地頹廢,朝廷所屬各部、各院的群臣百官大都閉口沉默不語而瞻前顧後,外表依托老練成熟、謹慎穩重的名聲,而內心卻懷有保持祿位以養護自身的思念。
對憂慮憤慨的,他們就說這是疏野狂放;對肯任事務的,他們看作是急躁競爭權利;對廉潔清靜的,他們責備是假托激勵正派;對端正方直的,他們就漫罵為固守陳腐;間或有讀書而窮探事理的人,他們又群起指責這是道學迂腐守舊,毀謗取笑,漫罵排擠,真想禁閉鎖住這些振作有為、想幹事業的人的一生才肯罷了!
【出典】:《清史稿》卷262《熊賜履傳》9891、9892頁:“職業極其隳(hūi灰,毀壞)窳(yǔ雨,腐敗),而士氣因之日靡也。部、院臣工大率緘默瞻顧,外托老成慎重之名,內懷持祿養身之念。憂憤者謂之疏狂,任事者目為躁競,廉靜者斥為矯激,端方者詆(dǐ抵,罵)為迂腐。間有讀書窮理之士,則群指為道學,誹笑詆排,欲禁錮其終身而後已。”
【例句】:梁啟超《意大利建國三傑傳·結論》:“摹其貌而失其真,不有其長,而藉口於其所短以自固,則……持祿保位陰鷙(zhì置,陰險)取巧者,何不可自言學加富爾。”
近義詞 屍位素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