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此時無聲勝有聲
拚音 cǐ shí wú shēng shèng yǒu shēng
解釋 勝:超過。原指沒有聲音時比有聲音更能表達出內心深處的愁恨。引申指人的模範行為比言談口號影響更大。
出處 唐·白居易《琵琶行》詩:“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
典故
形容在音樂演奏中,有時沒有聲音,卻勝過有聲音的藝術效果。
語出唐.白居易《琵琶行》:“……別有幽情暗恨生,此時無聲勝有聲。”郭小川《不斷革命的戰歌和頌歌“代序”》:“在無論什麽樣的打擊和壓迫下,他也要永遠為革命而歌唱,為真理而歌唱,為勝利的明天而歌唱——即使勝利看來暫時還似乎是遙遠的。正因為如此,這些‘此時無聲勝有聲’的歌,就更加動人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