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斷紙餘墨
拚音 duàn zhǐ yú mò
解釋 斷、餘:殘存的。零星或殘存的墨跡。
出處 宋·趙舍《宣和畫譜•行書六·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於時,至今斷紙餘墨,人傳寶之。”
例子 古代的~真跡現在可價值連城
語法 作賓語、定語;指殘存的文稿等
典故
斷、餘:殘存的。
墨:指作為書法藝術的墨筆字。
零星或殘存的寫有詩文墨跡的紙。
《宣和書譜.行書六.蔡京》:“〔蔡京〕可與〔蔡襄〕方駕,議者謂飄逸過之。至於斷紙餘墨,人爭寶焉。”《宣和書譜.正書二.詹鸞》:“彩鸞以書《唐韻》名於時,至今斷紙餘墨人傳寶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