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風雨如晦,雞鳴不已
拚音 fēng yǔ rú huì jī míng bù yǐ
解釋 晦:黑暗;已:止。風雨交加天色昏暗的早晨,雄雞啼叫不止。比喻在黑暗的社會裏不乏有識之士。
出處 《詩經•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既見君子,雲胡不喜。”
例子 依仁蹈義,舍命不渝,~,讓爵讓產,史不絕書。 清·梁啟超《中國古代思潮》第三章
典故
晦:黑暗。
已:止。
風雨之晨,天色昏暗,雄雞啼叫不止。
比喻在黑暗社會裏不乏有識之士。
語出《詩.鄭風.風雨》:“風雨如晦,雞鳴不己。既見君子,雲胡不喜?”《南史.梁紀下.簡文帝》:“為文自序雲:‘有梁正士蘭陵蕭世讚,立身行道,終始如一,風雨如晦,雞鳴不已。’”清.汪琬《來虞先生年譜後序》:“風雨如晦,雞鳴不已。先生為人,豈非人心風俗所重賴者與?”梁啟超《中國古代思潮》三章:“依仁蹈義,舍命不渝,風雨如晦,雞鳴不已。”也單引〔風雨如晦〕。
比喻社會動蕩不寧。
宋.錢若水等《太宗皇帝買錄》卷二六:“風雨如晦,益勵匪躬之誠。”清.顧炎武《廣宋遺民錄序》:“古之人學焉而有所得,未嚐不求同誌之人,而況當滄海橫流,風雨如晦之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