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立石起柳
拚音 lì shí qǐ liǔ
解釋 臥石自豎,枯柳複生。相傳為有賢人自民間起而為帝之兆。事詳《漢書·眭弘傳》。
典故
《漢書.眭弘傳》載:孝昭 元鳳三年正月,泰山 萊蕪山南“有大石自立,高丈五尺,大四十八圍,入地深八尺,三石為足。”又:“上林苑中大柳樹斷枯臥地,亦自立生,有蟲食樹葉成文字,曰‘公孫病已立’。”眭弘推《春秋》之意,以為“大石自立,僵柳複起,非人力所為,此當有從匹夫為天子者。”後因以“立石起柳”為有賢人自民間起而為帝之兆。
《漢書.劉向傳》:“而孝宣帝即位,今王氏先祖墳墓在濟南者,其梓柱生枝葉,扶疏上出屋,根臿地中,雖立石起柳,無以過此之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