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連理枝
拚音 lián lǐ zhī
解釋 兩棵樹的枝條連生在一起。比喻夫妻恩愛。
出處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例子 清·褚人獲《隋唐演義》第66回:“百和香勻~,三星氣暖同心結。”
語法 作賓語、定語;多用於比喻句
典故
晉.幹寶《搜神記》卷十一“韓憑妻”;宋康王舍人韓憑,娶妻何氏,美,康王奪之。
憑怨,王囚之,論為城旦。
妻密遺憑書,繆其辭曰:‘其雨淫淫,河大水深,日出當心。
……俄而,憑乃自殺。
其妻乃陰腐其衣。
王與之登台,妻遂自投台下,左右攬之,衣不中手而死。
遺書於帶曰:‘王利其生,妄利其死。
願以屍骨,賜憑合葬。
’王怒,弗聽。
使裏人埋之,塚相望之。
王曰:‘爾夫婦相愛不已,若能使塚合,則吾弗阻也。
’宿昔之間,便有大梓木生於二塚之端,旬日而大盈抱,屈體相就,根交於下,枝錯於上。
又有鴛鴦,雌雄各一,恒棲樹上,晨夕不去,交頸悲鳴,聲音感人。
宋人哀之,遂號其木曰‘相思樹’。
”
宋人韓憑,娶妻何氏,夫妻相得如魚水。
宋康王欲奪何氏。
何氏鬱鬱悲淒。
韓憑被抓去服苦役。
韓憑憤而自死。
何氏聽說後亦自縊。
韓憑和何氏死後墓生長出梓樹,枝葉相連,成為連理枝。
後以“連理枝”的典故比喻夫妻恩愛永不相負。
唐.白居易《長恨歌》:“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