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外親內疏
拚音 wài qīn nèi shū
解釋 疏:疏遠。外表親密無間,內心冷若冰霜。形容表裏不一。
出處 漢·韓嬰《韓詩外傳》卷二:“曾子曰:‘內疏而外親。’”《晉書·宣帝紀》:“孫權劉備,外親內疏,羽之得意,權所不願也。”
例子 不料此人~,挾詐而取益州,遂並漢中,有霸業興隆之誌。 元·關漢卿《單刀會》第一折
語法 作謂語、定語;指表裏不一
典故
表麵親近,內實疏遠。
元.關漢卿《單刀會》一折:“不料此人外親內疏,挾詐而取益州,遂並漢中,有霸業興隆之誌。”
近義詞 表裏不一
英語 close in appearance but keep a distance insid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