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下臨無地
拚音 xià lín wú dì
解釋 臨:從高處往低處看。向下望去深得不見地底。形容極其高峻陡峭。
出處 唐才子傳》·胡曾下井投石王勃《滕王閣序》:“層台聳翠,上出重霄;飛閣流丹,下臨無地。”
例子 螭頭高拱,上逼層霄;鴟吻分張,~。 明·馮夢龍《醒世恒言》卷二十一
語法 作謂語、定語;用於書麵語
典故
臨:從高處往低處看。
向下望去深得不見地底。
形容極其高峻陡峭。
唐.王勃《滕王閣序》:“飛閣流丹,下臨無地。”明.袁宏道《解脫集之三.遊記.天目二》:“獅子岩架壁為閣,下臨無地。”明.徐弘祖《徐霞客遊記.遊雁宕山日記》:“俯閾(yù)而窺,下臨無地。”(閾:門檻。) 也作【下臨無際】。
(際:邊際。)清.淮陰百一居士《壺天錄》卷下:“山上之路有二:北道距廟較近,徑逼仄,下臨無際。”
近義詞 下臨無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