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雁足傳書
拚音 yàn zú chuán shū
解釋 雁:大雁;書:書信。大雁能傳遞書信。
出處 《漢書•蘇武傳》:“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
例子 人言~,待盡寫、相思寄與。又怎生、說得愁腸,千絲萬縷。 宋·袁去華《宴清都》詞
蘇武奉漢武帝之命出使匈奴,被無理扣押。
蘇武始終堅貞不屈,在北海牧羊十九年。
漢昭帝即位後,匈奴與漢朝和親,漢朝要求放還蘇武等被扣留的使臣。
匈奴詭稱蘇武已死。
後來漢朝使臣又一次出使匈奴,當年隨蘇武出使的隨員常惠設法秘密會見漢使,告知真情。
於是漢使依照常惠的計謀對單於說:漢昭帝在上林苑(今陝西長安縣西)射到一隻雁,雁足上係有一封寫在絹帛上的信,信上寫明蘇武還被扣留在匈奴某一沼澤地區。
單於聽後十分驚恐,隻得向漢使道歉說:“蘇武等人確實還活著。”這樣蘇武曆盡艱苦曲折,終於帶著九名隨員返回漢朝。
蘇武被匈奴扣留長達十九年,當初出使時正年富力強,到了返回漢朝時胡須頭發都變白了。
後以此典指書信或信使,表示離懷別緒或思鄉之情。
【出典】:《漢書》卷54《蘇武傳》2466、2467頁:“昭帝即位。數年,匈奴與漢和親。漢求武等,匈奴詭言武死。後漢使複至匈奴,常惠請其守者與俱,得夜見漢使,具自陳道。教使者謂單於,言天子射上林中,得雁,足有係帛書,言武等在某澤中。使者大喜,如惠語以讓(責備)單於。單於視左右而驚,謝漢使曰:‘武等實在。’”“單於召會武官屬,前以降及物故,凡隨武還者九人。”“武留匈奴凡十九歲,始以強壯出,及還,須發盡白。”
【例句】:北周·王褒《燕歌行》:“試為來看上林雁,必有遙寄隴頭書。” 南陳·陳叔寶《長相思》:“上林書不歸,回文徒自識。” 唐·宋之問《登逍遙遊》:“北去衡陽二千裏,無因雁足係書還。” 唐·鮑溶《贈遠》:“莫勞雁足傳書信,願向淩煙閣上看。” 唐·徐夤《鴻》:“宣王德美周詩內,蘇武書傳漢苑中。” 宋·蘇軾《昔在九江與蘇伯固唱和》:“春草池塘惠連夢,上林鴻雁子卿歸。” 宋·袁去華《宴清都》:“人言雁足傳書,待盡寫,相思寄去。” 明·鄭真《寄烏繼善先生》:“係雁書成霜滿地,飯牛歌罷月臨關。” 明·於謙《題蘇武忠節圖》:“馬蹄就道歸鄉國,雁足傳書到上林。” 清·丘逢甲《秋懷》:“故國音書遲雁帛,殘軍屯落滿蟲沙。” 清·秋瑾《秋雁》:“傳帛解憐蘇武節,揮弦應憶洞庭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