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以己養養鳥
拚音 yǐ jǐ yǎng yǎng niǎo
解釋 以人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養鳥。比喻違背事物的客觀規律,憑主觀行事,必然招致失敗。
出處 《莊子·至樂》:“昔者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奏九韶以為樂,具太牢以為膳。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
典故
《莊子.至樂》:“海鳥止於魯郊,魯侯禦而觴之於廟(禦,侍奉,此指精心飼養;觴,用酒器給鳥飲酒),奏九韶以為樂(九韶,古樂名,也作九招,相傳禹為頌舜功,而興九招之樂),具太牢以為膳(祭祀時,盛犧牲的食器叫牢,大的叫太牢,以牛羊豕三牲為供品)。鳥乃眩視憂悲,不敢食一臠,不敢飲一杯,三日而死。此以己養養鳥也,非以鳥養養鳥也。夫以鳥養養鳥者,宜棲之深林,遊之壇陸,遊之江湖,食之魷鯈,隨行而列,委虵而處。”
魯國國君把一隻海鳥供在太廟裏,按照自己的生活方式來飼養:不僅食以酒肉三牲,還為它演奏高雅的音樂。
於是海鳥被嚇得不吃不飲,三天以後便死了。
莊子認為這是魯國國君以自己的生活方式飼養鳥類,而不是按照鳥的生活習慣去飼養鳥類,這種違背事物自身規律的作法是注定要失敗的。
後因以“以己養養鳥”比喻不遵循事物規律,隻憑主觀主義辦事的愚蠢行為。
宋.歐陽修《答李秀才啟》:“厚乎養鳥,誤奏鹹池之和;豁若觀天,驟發醢雞之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