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銀杯羽化
拚音 yín bēi yǔ huà
解釋 指銀質的酒杯像羽毛一樣飄上天空。比喻貴重器物被竊,不翼而飛。
出處 《舊唐書•柳公權傳》:“別貯酒器杯盂一笥,緘滕如故,其器皆亡。訊海鷗,乃曰:‘不測其亡。’公權哂曰:‘銀杯羽化耳?’”
典故
羽化:道教所謂的升天。
此處比喻丟失。
出自唐柳公權的事跡。
柳公權(777-865年)字誠懸,京兆華陰(今陝西華陰)人。
唐代著名書法家。
曆仕穆、敬、文、武、宣諸朝。
為人正直善諫。
官至太子少師,封河東郡公。
他把主要精力都集中到書法藝術上。
每年為人寫字所得收入钜萬,多被家人海鷗、龍安所竊。
一日,他發現自己單獨收藏的一笥(sì寺)酒器不見了,便向海鷗訊問。
海鷗回答說不知道,公權聽後便輕輕一笑道:“銀杯羽化了。”
【出典】:《舊唐書》卷165《柳公綽附弟公權傳》4312頁:“公權誌耽書學,不能治生,為勳戚家碑板,問遺歲時钜萬,多為主藏豎海鷗、龍安所竊。別貯酒器杯盂一笥,緘滕(téng疼)如故,其器皆亡。訊海鷗,乃曰:‘不測其亡’。公權哂曰:‘銀杯羽化耳。’不複更言。”
【例句】:清·蒲鬆齡《聊齋誌異·狐嫁女》:“公笑曰:‘金杯羽化矣。然世守之珍不可失。仆有一具,頗近似之,當以奉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