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隱跡潛蹤
拚音 yǐn jì qián zōng
解釋 隱:隱藏;潛:隱藏埋伏。把自己的行蹤隱藏起來。
出處 明·吳承恩《西遊記》第二十二回:“那妖正與八戒嚷鬧,急聽得風響,急回頭,見是行者落下雲來,卻又收了寶杖,一頭淬下水,隱跡潛蹤,渺然不見。”
例子 清·無名氏《說呼全傳》第九回:“如此則易於破獲,以免~之患。”
語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隱居
典故
並列 隱,隱藏;潛,潛藏。
把行動的蹤跡隱藏起來。
《西遊記》22回:“那怪正與八戒嚷鬧,忽聽得風響,急回頭,見是行者落下雲來,卻又收了那杖,一頭淬下水,~,渺然不見。”△用於有意不讓人看到行蹤方麵。
→匿影藏形 ↔出頭露麵 拋頭露麵
近義詞 潛蹤隱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