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玉斧修月
拚音 yù fǔ xiū yuè
解釋 (1).傳說 唐 太和 中 鄭仁本 表弟遊 嵩山 ,見一人枕襆而眠,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開襆,有斤鑿數件。見 唐 段成式 《酉陽雜俎·天呎》。後因有“
典故
唐.段成式《酉陽雜俎.天咫》:“舊言月中有桂,有蟾蜍。故異書言月桂高五百丈。下有一人常砍之。樹創隨合。人姓吳名剛,河西人。學仙有過,謫令伐樹。”
又“太和中鄭仁本表弟,不記姓名,常與一王秀才遊嵩山……見一人布衣甚潔白,枕一袱(此指襆帕)物,方眠熟。即呼之。……問其所自。其人笑曰:‘君知月乃七寶合成乎?月勢如丸,其影日爍其凸處也。常有八萬二千戶修之。予即一數。’因出袱有斤鑿數事。”
第一則說的是,吳剛學仙時犯了過錯,於是謫令他到月宮去伐樹。
樹創隨砍隨合,他的苦役便永遠沒有完了的時候。
第二則說的是,從前有一個叫鄭仁本的人,他表弟與一個姓王的秀才,到嵩山去遊玩,碰到一個人,自稱是八萬二千戶修月戶之一。
打開襆帕,裏麵果然有斤鑿等物。
這兩個並列的故事後來演化成玉斧修月的典故。
後人用這個典故比喻能寫文章的人為“修月手”,比喻擅長寫文章的本領為“月斧”。
宋.蘇軾《王文玉挽詞》:“才名誰似廣文寒,月斧雲斤琢肺肝。”(見《分類東坡詩》卷四二)宋朝又多用此典隱喻國土完缺與國家的興亡。
宋楊萬裏《九月十五夜細看桂枝北茂南缺未經古人拈紀出以二絕句》詩:“吳剛玉斧何曾巧,斫盡南枝放北枝。”在這裏南枝與北枝暗指南宋與北方的金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