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拚音 zhī qí bù kě wéi ér wéi zhī
解釋 為:做。明知做不到卻偏要去做,指意誌堅決或倔強固執
出處 茅盾《從說起》:“在明末諸忠臣中,我對於瞿式耜的評價,比史可法還高些……因為瞿比史更富於‘知其不可為而為之’的精神。”
語法 作謂語、賓語;用於處事
典故
明知行不通,卻硬要去幹。
表示幹事不計後果,決心很大。
語出《論語.憲問》:“子路宿於石門。晨門曰:‘奚自?’子路曰:‘自孔氏。’曰:‘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與?’”唐.白居易《為人上宰相書》:“矧又尊卑貴賤之勢相懸,如石焉,如水焉,而欲強至難為至易,無乃不可乎?然則知其不可為而為之者,抑有由。”魯迅《而已集.反“漫談”》:“‘不可與言而與之言’即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一定要有這種人,世界才不寂寞。”程千帆《校讎廣義.敘錄》:“寫好這樣一部著作,顯然不是(徐)有富同誌和我所能勝任的。因此,這隻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