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重九登高
拚音 chóng jiǔ dēng gāo
解釋 舊俗於農曆九月九日重陽節,以絳囊盛茱萸,登高山,飲菊酒,謂可以避邪免災。 南朝 梁 吳均 《續齊諧記·重陽登高》:“ 汝南 桓景 隨 費長房 遊學累年。 長房 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繫臂,登高飲菊
典故
晉 周處《風土記》:“以重陽相會,登山飲菊花酒,謂之登高會,又雲茱萸會。”南朝 梁 吳均《續齊諧記.重陽登高》:“汝南 桓景隨費長房遊學累年。長房謂曰:‘九月九日汝家當有災,宜急去,令家人各作絳囊,盛茱萸以係臂,登高飲菊花酒,此禍可除。’景如言,齊家登山。夕還,見雞犬牛羊一時暴死。長房聞之,曰:‘此可以代矣。’今世人每至九月九日登高飲酒,婦人帶茱萸囊,因此也。”後因以“重九登高”指農曆九月九日登高以避邪免災的習俗。
郭沫若《芍藥及其他.竹陰讀畫》:“而且我在幾天前的重九登高的時候,分明是從這兒經過的,那真可算是‘過門而不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