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尚書履聲
拚音 shàng shū lǚ shēng
解釋 履聲:走路的聲音。鄭崇字子遊,年輕時為郡文學史,後由大司馬傅喜推薦,漢哀帝提拔鄭崇任尚書仆射。鄭崇屢次求見哀帝諫爭政事,哀帝常聽從采納。鄭崇每次上殿朝見時,都拖著皮靴子。哀帝一聽到遠處的走路聲,就笑著說:“我一聽,就能識別出這是鄭尚書的腳步聲。”後以此典形容直臣上朝向君王進諫,或詠受到皇帝信任的朝臣。
例子 北周·庾信《周太傅鄭國公夫人鄭氏墓誌銘》:“驂乘則晉後停輿,來朝則漢君識履。” 唐·蘇頲《夜發三泉即事》:“忝曳尚書履,叨兼使節臣。” 唐·杜甫《八哀詩·贈左仆射鄭國公嚴公武》:“京兆空柳色,尚書無履聲。” 唐·李商隱《上河東公啟》:“汲縣勒銘,方依崔瑗;漢庭曳履,猶憶鄭崇。” 宋·徐鉉《送禮部潘尚書致仕還建安》:“履聲初下金華省,帆影看離石首城。” 宋·蘇軾《次韻朱廣庭初夏》:“朝罷人人識鄭崇,直聲如在履聲中。” 宋·黃庭堅《子瞻去歲春侍立》:“殿上給扶鳴漢履,螭頭簪筆見秦冠。” 宋·範成大《鄭少融尚書初除端殿》:“後日沙堤新宰相,當年革履舊尚書。” 宋·辛棄疾《太常引·壽韓南澗尚書》:“君王著意履聲間,便令押、紫宸班,今代又尊韓。” 宋·劉過《謁京口張守》:“上方已聽尚書履,聲在星辰最上頭。” 元·白樸《梧桐雨》:“四海承平無一事,朝朝曳履侍君王。” 元·趙孟頫《送夾穀公分省陝西》:“暫輟尚書履,榮分陝右弓。” 明·李東陽《弘治己酉十月恭陪茂陵禪祭旅次韻答謝方石贈別》:“鄭公聽履星俱下,列子乘風氣可騎。” 清·錢謙益《贈張坦公》:“中書行省古杭都,曾有尚書曳履無?” 清·袁枚《書製府六十壽詩》:“荒園兩曳尚書履,仙草頻頒白發親。” 清·洪亮吉《送楊大夢符至東平書院》:“園林疏疏風屑屑,已覺尚書履聲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