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公孫布被
拚音 gōng sūn bù bèi
解釋 指公孫弘主張節儉,他做官後自己蓋用還是用麻布做的被子。後以此典比喻官吏生活儉樸,嚴於律己。公孫弘(前200年——前121年),字季,薛縣(今山東滕縣南)人。年輕時曾為獄吏,因罪免。家貧,放牧為生。年齡四十歲才學《春秋》雜說。漢武帝即位,召試賢良文學之士,他以賢良征為博士,當時年齡已經六十多歲。公孫弘為人氣度非凡,見多識廣,常說君王怕的是不開闊廣大,臣子怕的是不節儉,公孫弘自己蓋用是麻布做的被子,一餐飯不吃兩種肉菜。他吃飯僅是脫去皮的粗糙米飯,而老朋友及相好之賓客都仰賴他供給衣食,他的俸祿全都用來供養他們,自己家裏沒有什麽存餘。士大夫也因為這一點認為他賢德。此典又作“平津肉”、“餐脫粟”、“布被”、“孫弘被”。
例子 宋·王安石《招約之職方》:“雖無北海酒,乃有平津肉。” 宋·蘇軾《和陶飲酒》之二十:“未暇餐脫粟,苦心學平津。” 宋·蘇轍《和柳子玉紙帳》:“京兆牛衣聊可籍,公孫布被旋須縫。” 宋·陸遊《初寒》:“公孫分布被,範叔共綈袍。” 明·陳子龍《贈錢牧齋少宗伯》:“獨指孫弘被,仍汙庾亮塵。”
典故
《史記》卷112《平津侯主父列傳》2950、2951頁:“弘為人恢奇(傑出;不尋常)多聞,常稱以為人主病(憂慮;患苦)不廣大,人臣病不儉節。弘為布被,食不重(chóng蟲,重複)肉。”“食一肉脫粟(sù速,脫去皮之糙米)之飯,故人所善賓客,仰衣食,弘奉祿皆以給之,家無所餘。士亦以此賢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