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蠻語參軍
拚音 mán yǔ cān jūn
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雲:‘娵隅躍清池。’桓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裏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後因以“蠻語參軍”為詠參軍的典故。唐 杜甫《秋野》詩之五:“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柳亞子《再題蘭皋所編陸集》詩之四:“霸才無主最堪傷,蠻語參軍未許狂。”
拚音 mán yǔ cān jūn
解釋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排調》:“郝隆為桓公南蠻參軍,三月三日會作詩,不能者罰酒三升,隆初以不能受罰,既飲,攬筆便作一句雲:‘娵隅躍清池。’桓問:‘娵隅是何物?’答曰:‘蠻名魚為娵隅。’桓公曰:‘作詩何以作蠻語?’隆曰:‘千裏投公,始得蠻府參軍,那得不作蠻語也?’”後因以“蠻語參軍”為詠參軍的典故。唐 杜甫《秋野》詩之五:“兒童解蠻語,不必作參軍。”柳亞子《再題蘭皋所編陸集》詩之四:“霸才無主最堪傷,蠻語參軍未許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