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齊侯寢側
拚音 qí hóu qǐn cè
解釋 謂墓地顯貴。北周庾信《彭城公夫人墓誌銘》: “齊侯寢側,杜氏階前,對文王之畢原,用周公之合葬。 ” ●《晏子春秋·諫下》: “景公成路寢之台,逢於何遭喪,遇晏子於途,再拜乎馬前。晏子下車挹之,曰: ‘子何以命嬰也? ’ 對曰: ‘於何之母死,兆在路寢之台牖下,願請命合骨。’ ……公作色不說,曰:‘古之及今,子亦嚐聞請葬人主之宮者乎? ’ 晏子對曰:‘古之人君,其宮室節,不侵生民之居; 台榭儉,不殘死人之墓,故未嚐聞諸請葬人主之宮者也。今君侈為宮室,奪人之居; 廣為台榭,殘人之墓。是生者愁憂,不得安處,死者離易,不得合骨。豐樂侈遊,兼傲生死,非人君之行也……’ 公曰: ‘諾。’ ” 路寢: 古代天子,諸侯的正室。挹: 通 “揖” 。說: 通 “悅” 。離易: 分離。合骨: 父母合葬。兆: 通過占卜而得出的預示吉凶的跡象;古時習俗對死者墳塚慎加選擇,以圖後世吉祥。春秋齊相晏嬰以賢君之道,說服陸公允許逢於何按卜所示,葬其母於景公的寢室窗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