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米顛拜石
拚音 mǐ diān bài shí
解釋 北宋書畫家米芾(fú服)拜石為兄事。米芾(1051-1107年),字元章,人稱米南宮、米顛。世居太原(今山西太原),遷襄陽(今湖北襄樊),後定居丹徒(今江蘇鎮江)。以恩補誝光尉,曆知雍丘縣、漣水軍,以太常博士出知無為軍,召為書畫學博士,擢禮部員外郎,出知淮陽軍。能詩文,文章新奇絕俗,不沿用前人的老路子。尤精於書法,筆勢沉穩飛揚,有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成一家,尤善長臨模複製,能達到以假亂真的程度。又精於鑒賞判定古文物。隻要遇到古代器物書畫,就一定千方百計得到它才肯罷休。王安石曾經將米芾的詩句寫在扇麵上,蘇軾也很喜歡他的詩。米芾的穿戴仿效唐人,風度瀟灑,談吐清暢,每到一地總有很多人圍聚看他。又喜好清潔,以至成癖。他從不與人合用洗臉器具,舉止也不拘禮法,極為奇特,時常被人傳笑。無為州(在今安徽無為縣)有一塊大石,形狀十分難看,米芾見了卻極為高興,說:“這塊石頭足應受我膜拜。”於是便整理衣冠,恭恭敬敬地麵石而拜,稱此石為兄長。由於他不能隨波逐流,所以在仕途上屢遭挫折。
例子 宋·費袞《梁溪漫誌》卷6載周紫芝詩:“喚錢作兄真可憐,喚石作兄乃無賢。望塵雅拜良可笑,米公拜石不同調。” 宋·文天祥《周蒼崖入吾山作圖詩贈之》:“三生石上結因緣,袍笏橫斜學米顛。” 清·張玉書等編《佩文韻府》載《蘇米談史》:“米芾好奇,知無為軍,見立石頗奇,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命取袍笏,揖而拜之,每呼曰‘石丈’。”
典故
《宋史》卷444《文苑傳六·米芾傳》13123-13124頁:“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於翰墨,沈著飛翥,得王獻之筆意。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尤工臨移,至亂真不可辨。精於鑒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王安石嚐摘其詩句書扇上,蘇軾亦喜譽之。冠服效唐人,風神蕭散,音吐清暢,所至人聚觀之。而好潔成癖,至不與人同巾器。所為譎(jué決,奇特)異,時有可傳笑者。無為州治(治所)有巨石,狀奇醜,芾見大喜曰:‘此足以當吾拜!’具衣冠拜之,呼之為兄。又不能與世俯仰(隨宜應付,隨波逐流),故從仕數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