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怪哉冤蟲
拚音 guài zāi yuān chóng
解釋 【典源】 《藝文類聚》 卷七十二引《東方朔別傳》 曰:“武帝幸甘泉,長平阪道中有蟲,赤如肝,頭目口齒悉具,先驅馳還以報上。上使視之,莫知也。時朔在屬車中,令往視焉,朔曰:‘此謂怪氣,是必秦獄處也。’上使按地圖,果秦獄地。上問朔何以知之,朔曰:‘夫積憂者,得酒而解。’乃取蟲置酒中,立消。”《太平禦覽》卷九四四引《廣五行記》 曰:“漢武帝幸甘泉宮,馳道中有蟲,赤色,頭目鼻盡具,觀者莫識。帝使東方朔視之,對曰:‘此秦時拘係無辜,眾庶愁死,鹹仰首歎曰:“怪哉!”故名怪哉。此必秦之獄處。’朔又曰:‘凡憂者得酒而解,以酒沃之當消。’於是取蟲置酒中,須臾糜散。”南朝梁·任昉《述異誌》亦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