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山陰道上,應接不暇
拚音 shān yīn dào shàng yìng jiē bù xiá
解釋 山陰道:在會稽城西南郊外,那裏風景優美。原指一路上山明水秀,看不勝看。後用下句比喻來往的人多,應接不過來。
出處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應發,使人應接不暇。”
例子 這使我們在閱讀的時候,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的感受。(秦牧《摔壞小提琴的故事》)
語法 作賓語、分句;比喻事物繁多,應付不及
典故
南朝 宋 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王子敬雲:‘從山陰道上行,山川自相映發,使人應接不暇。’”後因以“山陰道上,應接不暇”形容景物絢麗多彩,令人目不暇接。
瞿秋白《餓鄉紀程》:“生活也好似行程,青山綠水,本來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亦形容事物繁多,應付不及。
《辛亥革命前十年間時論選集.民族主義之教育》:“此讀支那之曆史,凡野蠻破壞之事業,幾有山陰道上應接不暇之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