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語:深思遠慮
拚音 shēn sī yuǎn lǜ
解釋 謀劃周密,老虎長遠。指計劃周到,具有遠見。
出處 《後漢書·孝和孝殤帝紀》:“先帝即位,務休力役,然猶深思遠慮,安不忘危,探觀舊典,複收鹽鐵,欲以防備不虞,寧安邊境。”
例子 你負郭有田千頃,城中有油磨坊,解典庫,有兒有婦,是揚州點一點二的財主,有甚麽不足,索這般深思遠慮那。(元·秦簡夫《東堂老》楔子
語法 作謂語、賓語、定語;指有遠見
典故
想得很深,考慮得很遠。
《漢書.師丹傳》:“發憤懣,奏封事,不及深思遠慮,使主簿書,漏泄之過不在丹。”唐.史承節《後漢大司農鄭公之碑》:“小無不盡,大無不備,好學慕道,深思遠慮。”《歧路燈》四回:“像令兄這樣深思遠慮,就是有經濟的學問。”亦作“深計遠慮”。
宋.蘇軾《諫買浙燈狀》:“頃者詔旨裁減皇族恩例,此實陛下至明至斷,所以深計遠慮,割愛為民。”亦作“深思極慮”。
《明史.鄒智傳》:“願陛下以宰相為股肱,以諫官為耳目,以正人君子為腹心,深思極慮,定宗社長久之計,則大綱正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