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教布衣 |
南唐 詩人 陳陶 自號。 陶 通釋、老,善天文曆數,隱居修煉,後不知所終。 宋 葉廷珪 ... |
三影郎中 |
宋 張先 ,號 張三影 。以其曾官郎中,故稱“三影郎中”。 清 王士禛 《池北偶談·談藝... |
三徵七辟 |
謂累次征召。征,天子之召;辟,州郡之召。《晉書·孝友傳·王裒》:“於是隱居教授,... |
三摩鉢提 |
梵文音譯。猶三昧。鉢,亦作“ 缽 ”。 宋 蘇軾 《寶月大師塔銘》:“師於佛事雖若有為... |
三臡八葅 |
泛指精美的肴饌。亦借喻精美的詩文。 明 王世貞 《藝苑巵言》卷五:“吾所以録此者,謂... |
三角關係 |
◎ [triangle relation] 涉及三個人的一種局麵;尤指兩男戀一女或兩女戀一男的局麵和所... |
三步見方 |
原謂將戰時,兵士出陣行三步以示勇。後以指將舞時三頓足以為節。《史記·樂書》:“先... |
三言二拍 |
五部短篇小說集的總稱。指 明 馮夢龍 纂輯的《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 |
三紅秀才 |
宋 應子和 工詩,有名句“兩岸夕陽紅”、“蠟炬短燒紅”、“風過落花紅”,時人稱為“... |
三揖三讓 |
古代迎賓之禮。《周禮·秋官·司儀》:“賓三揖三讓,登,再拜授幣。” 鄭玄 注:“三... |
三元白法 |
術數家計算甲子的方法。 清 黃宗羲 《七怪》:“形法,理之顯者也;方位,理之晦者也。... |
三不足畏 |
宋 王安石 為變法而指出的“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主張,簡稱“三不... |
三公山碑 |
漢 光和 四年祀 三公山 的碑刻。文字漶甚,舊拓亦僅殘存三、四百字。隸書二十四行,行... |
三老四嚴 |
縮略語。“三老”指對待革命事業,要當老實人,說老實話,辦老實事;“四嚴”指幹革命... |
三回五解 |
猶三番五次。 元 高文秀 《黑旋風》楔子:“我恰纔囑付了三回五解。” |
三注三唱 |
唐 製,六品以下官吏赴選,始集試觀書判,次麵試觀察言貌,然後擬官注籍。既注唱名,三... |
三荒五月 |
指春夏之交青黃不接時期。 蕭三 《紅軍打來晴了天》:“三荒五月有飯吃,九冬十月有衣... |
三查三整 |
中國共產黨在人民解放戰爭時期,結合土地改革所進行的整黨整軍的一個重要運動。“三查... |
三昧真火 |
道教謂元神、元氣、元精函藏修煉能生真火,謂之三昧真火。《藥王救苦忠孝寶卷·思藐救... |
三梢末尾 |
猶言結局,結果。 元 關漢卿 《救風塵》第一折:“待粧個老實,學三從四德,爭奈是匪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