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不順則事不成 |
言語不能順理成章,事情就辦不成功。語出《論語.子路》:“名不正則言不順,言不順則... |
言之不出,恥躬之不逮 |
恥:用作動詞,以……為可恥的意思。躬:自身。逮:趕上。`16``1`言語不輕出口,怕的是... |
言之不慚,恃惠子之知我 |
惠子:名施,春秋戰國時人,為梁相,與莊子為友。這裏泛指摯友。`16``1`常用作書信中的... |
言之太甘,其中必苦 |
原意是指對人說話過於好聽,其中必有苦衷。後則泛指言辭過於... |
言之成理,持之有故 |
見【持之有故,言之成理】(146頁)。 |
言以足誌,文以足言 |
言語用來完成意向,文章用來完成語言。`16``1`表示文章是輔助語言表情達意的工具。語出... |
言必稱堯舜 |
堯舜:遠古部落聯盟的首領,古代傳說中的兩位聖明君主。說話時總離不開堯舜。表示對堯... |
言必稱希臘 |
古希臘的哲學發展程度很高,備受人們推崇。因用以比喻不顧實際情況,一味推崇外國的東... |
言者無罪聞者足戒 |
1)就是指出自已觀點和方法的人不應該承擔什麽責任,而聽的人可以從中吸取有價值的東西... |
雁塔名 |
同“雁塔題名”。清 趙翼《贈三元錢湘舲》詩:“設令國家更有別科目,不知又領幾次雁塔... |
雁塔題 |
同“雁塔題名”。明 單本《蕉帕記.提因》:“曾與他丸內明珠作聘儀,又替他錦字高高雁... |
雁行斷 |
比喻兄弟分離。宋辛棄疾《滿江紅·和楊民瞻送祐之弟還侍浮梁》詞: “珠淚爭垂華燭暗,... |
雁行疏 |
喻指兄弟分離,久未相聚。五代韋莊《寄從兄遵》詩: “滄海十年龍景斷,碧雲千裏雁行疏... |
雁足書 |
《漢書.蘇武傳》載:漢 蘇武出使匈奴長期被扣。昭帝時匈奴與漢和親,漢求釋放蘇武,匈... |
雁足係 |
同“雁足書”。唐 杜甫《遣興》詩:“鹿門攜不遂,雁足係難期。” |
延陵劍 |
源見“季劄掛劍”。謂季劄掛劍,不忘故舊。唐 李白《送鞠十少府》詩:“我有延陵劍,君... |
延陵子 |
源見“季劄掛劍”。指春秋 吳 季劄。古代重信義的典範。三國 魏 曹植《贈丁儀》詩:“... |
延陵心 |
同“延陵許劍”。清 顧炎武《寄薛開封寀》詩:“隻有延陵心,尚掛姑蘇樹。” |
炎炎者滅,隆隆者絕 |
炎炎:灼熱貌。形容權勢煊赫。隆隆:劇烈的響聲。形容名聲顯赫。指權勢、名聲顯赫的人... |
仰不愧於天,俯不怍於人 |
《孟子.盡心上》:“君子有三樂,而王天下不與存焉。父母俱存,兄弟無故,一樂也;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