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蓮曲
采蓮歸,綠水芙蓉衣。
秋風起浪鳧雁飛。
桂棹蘭橈下長浦,羅裙玉腕輕搖櫓。
葉嶼花潭極望平,江謳越吹相思苦。
相思苦,佳期不可駐。
塞外征夫猶未還,江南采蓮今已暮。
今已暮,采蓮花。
渠今那必盡娼家。
官道城南把桑葉,何如江上采蓮花。
蓮花複蓮花,花葉何稠疊。
葉翠本羞眉,花紅強如頰。
佳人不在茲,悵望別離時。
牽花憐共蒂,折藕愛連絲。
故情無處所,新物從華滋。
不惜西津交佩解,還羞北海雁書遲。
采蓮歌有節,采蓮夜未歇。
正逢浩蕩江上風,又值徘徊江上月。
徘徊蓮浦夜相逢,吳姬越女何豐茸!
共問寒江千裏外,征客關山路幾重?
譯文及注釋
譯文
采蓮歸去,荷花茂盛得像衣服一樣蓋滿綠水,
秋風吹起浪,野鴨大雁飛。
劃起蓮舟到岸邊,穿著絲羅裙,玉腕輕搖船槳。
遠遠望去,小島和深潭之間都是荷葉和蓮花,傳來江南民歌,更添相思之苦。
相思苦,相會的日子留不住。
塞外征夫仍然沒有回來,江南采蓮現在又已日暮。
現在已經日暮,采摘蓮花。
她們未必全是娼家女。
城南大道采摘桑葉,哪比得上江上采蓮花?
蓮花,有一片蓮花,花葉是多麽茂密重疊。
荷葉雖然翠綠,但比起雙眉卻為之羞澀失色,紅豔的荷花勉強比得上美麗的雙頰。
思念的人不在這裏,悵望別離的時候。
牽動了花,愛憐其兩花共蒂;折斷了藕,愛憐其藕絲不斷。
往日歡情無處尋找,眼前的荷花徒然茂盛。
不在乎西津解佩以贈,還憂愁北海雁書太晚。
采蓮歌有節拍,采蓮整夜沒有停歇。
賞析
王勃的這首詩,雖是擬樂府舊題,但在內容和形式上都有較大的創新,代表著初唐時期詩歌創作的風氣。
詩寫一位采蓮女子懷念征夫的感情。詩人選擇了傍晚同分采蓮歸來的特定背景來打寫。一開始,詩即寫女子采蓮歸來、綠水蕩漾,沾濕了她的衣裳,又雜和著荷花的清香。這是女子經過一番采蓮勞動的形象。這時,秋風吹起浪濤,野鴨和大雁受驚而高飛,也觸動了采蓮女的內心情感。這句寫景有“興”的意味。
創作背景
此詩是作者於唐高宗上元二年(675)或三年(676),前往交趾探望父親王福畤,途經江南時所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