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浦歌十七首
秋浦長似秋,蕭條使人愁。
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
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
寄言向江水,汝意憶儂不。
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
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
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
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
秋浦錦駝鳥,人間天上稀。
山雞羞淥水,不敢照毛衣。
兩鬢入秋浦,一朝颯已衰。
猿聲催白發,長短盡成絲。
秋浦多白猿,超騰若飛雪。
牽引條上兒,飲弄水中月。
愁作秋浦客,強看秋浦花。
山川如剡縣,風日似長沙。
醉上山公馬,寒歌寧戚牛。
空吟白石爛,淚滿黑貂裘。
秋浦千重嶺,水車嶺最奇。
天傾欲墮石,水拂寄生枝。
江祖一片石,青天掃畫屏。
題詩留萬古,綠字錦苔生。
千千石楠樹,萬萬女貞林。
山山白鷺滿,澗澗白猿吟。
君莫向秋浦,猿聲碎客心。
邏人橫鳥道,江祖出魚梁。
水急客舟疾,山花拂麵香。
水如一匹練,此地即平天。
耐可乘明月,看花上酒船。
淥水淨素月,月明白鷺飛。
郎聽采菱女,一道夜歌歸。
爐火照天地,紅星亂紫煙。
赧郎明月夜,歌曲動寒川。
白發三千丈,緣愁似個長。
不知明鏡裏,何處得秋霜。
秋浦田舍翁,采魚水中宿。
妻子張白鷳,結罝映深竹。
桃波一步地,了了語聲聞。
黯與山僧別,低頭禮白雲。
譯文及注釋
譯文
秋浦水像秋一樣的長,景色蕭條令我心愁。
客愁像秋浦水一樣不可量度,我樂行至大樓山以散心憂。站
在山頂西望伏安,直見長江之水正滾滾東流。
我問江水:你還記得我李白嗎?
請你將我一掬淚水,遙寄給揚州的朋友去吧!
夜猿在秋浦水上哀鳴,連附近的小黃山也愁白了頭。
青溪雖非是隴水。但也發出像隴水一樣的悲胭之聲。
我想離開這裏,但卻因故而去不得;本來打算暫遊此地,但卻滯留此地而成了久遊。
何年何月才能回家鄉啊,想至此不覺在孤舟上潛然淚流。
秋浦產一種霹駝鳥,其羽毛之美,為人間天上所少有。
以美麗著稱的山雞,見了它也羞得不敢走近水邊映照自己的華美的羽毛。
賞析
第一首詩是這組詩中最長的一首。開頭說“秋浦長似秋”:秋浦老是像秋天的樣子。這是因地名而產生的詼諧,也是為引出下句“蕭條使人愁”而設。秋——蕭條——愁,順理成章,並且十分和諧,讀之頓生冷落寂寥之感。三四句承上寫愁:“客愁不可度,行上東大樓。”“正西望長安,下見江水流。”一個“望”字,凝聚著深沉的憂憤。“望長安”正是詩眼所在。後麵四句是對江水說的話。“遙傳一掬淚,為我達揚州。
”揚州是北上長安的必經之處,詩人要把憂國之淚寄往揚州,實為寄往長安。淚雖一掬,卻極有分量。
第二首詩與前一首一樣,也是抒發客愁和對長安的思念,思歸益切,愁緒愈來濃。“秋浦猿夜愁,黃山堪白頭。清溪非隴水,翻作斷腸流。”前四句寫別愁,比較婉曲;“欲去不得去,薄遊成久遊。何年是歸日,雨淚下孤舟。”後四句進一步言歸思,直抒胸臆,一氣嗬成。
創作背景
秋浦,唐代池州郡屬縣,在今安徽省貴池縣西,因境內有秋浦水而得名,是唐代銀和銅的產地之一。李白一生三次遊秋浦,留下七十餘篇佳作。這十七首詩大約作於天寶十三載(754)第二次遊秋浦時期(一說為天寶十二載)。當時李白因受讒遭疏離開長安已經十年。在這十年中,李白雲遊天下,四海為家,北上燕、趙,南下江、淮;其中不乏痛快歡暢的時候,特別是曾和杜甫兩人攜手同遊梁、宋,把酒論詩,快意非常。
不過,他在秋浦時的心情並不太好。天寶十二載(753),他曾北遊幽薊,親見安祿山勢力坐大,君王養癰已成。此時他正是懷著極其悲憤的心情再遊江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