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都篇
名都多妖女,京洛出少年。
寶劍值千金,被服麗且鮮。
鬥雞東郊道,走馬長楸間。
馳騁未能半,雙兔過我前。
攬弓捷鳴鏑,長驅上南山。
左挽因右發,一縱兩禽連。
餘巧未及展,仰手接飛鳶。
觀者鹹稱善,眾工歸我妍。
歸來宴平樂,美酒鬥十千。
膾鯉臇胎鰕,炮鱉炙熊蹯。
鳴儔嘯匹侶,列坐竟長筵。
連翩擊鞠壤,巧捷惟萬端。
白日西南馳,光景不可攀。
雲散還城邑,清晨複來還。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名都盛產豔麗的美女,洛陽更有風度翩翩的少年。
我佩帶的寶劍價值千金,身著的衣服奢華鮮豔。
鬥雞在東郊的道路上,賽馬於長列的楸樹間。
我騎馬馳騁還不到半路,一雙野兔就蹦到了跟前。
於是立即彎起gōng弩搭上了響箭,揚鞭策馬追上了南山。
我左手挽弓,右手發箭,隻一箭就把雙兔射倒了。
別的技巧還沒有施展,又迎頭射中空中的飛鳶。
觀獵的行人齊聲喝彩,旁邊的射手為我讚歎。
歸來大宴於平樂古觀,美酒一鬥便值十千錢。
細切了鯉魚烹煮蝦羹,爆炒甲魚再燒烤熊掌。
呼朋引伴地前來入座,長長的筵席頃刻坐滿。
蹴鞠和擊壤忙個不停,身手敏捷,花樣翻新。
太陽永遠疾馳在西南,流逝的光景不可追攀。
盛宴後我們如雲驟散,明天清晨再來此暢飲遊玩!
鑒賞
《名都篇》屬於樂府《雜曲歌·齊瑟行》歌辭,無古辭。詩寫京洛少年鬥雞走馬、射獵遊戲、飲宴無度的生活。關於此詩的寫作年代有兩種不同的說法:一以為這是曹植早期的作品,是建安年間他看到洛陽貴遊子弟耽於逸樂的生活而作,其中甚至有他本人生活的影子。
一以為從此詩所寫的洛陽少年奢靡豪華的生活來看,不宜出現於建安或黃初年間,因洛陽在漢末經董卓之亂後,破敗零落,貴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驕奢淫逸的生活,故此詩宜係於太和年間曹植入京時所作,即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考曹植於公元211年(建安十六年)所作的《送應氏》中說:“洛陽何寂寞,宮室盡燒焚,垣牆皆頓擗,荊棘上參天。”可見其時的洛陽確實破落不堪,故從後一種說法。
創作背景
從此詩所寫的洛陽少年奢靡豪華的生活來看,不宜出現於建安或黃初年間,因洛陽在漢末經董卓之亂後,破敗零落,貴族子弟不可能有如此驕奢淫逸的生活,故此詩宜係於太和年間曹植進入洛陽時所作,即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