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

[唐朝] 柳宗元

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
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
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
縹帙各舒散,前後互相逾。
瘴痾擾靈府,日與往昔殊。
臨文乍了了,徹卷兀若無。
竟夕誰與言,但與竹素俱。
倦極更倒臥,熟寐乃一蘇。
欠伸展肢體,吟詠心自愉。
得意適其適,非願為世儒。
道盡即閉口,蕭散捐囚拘。
巧者為我拙,智者為我愚。
書史足自悅,安用勤與劬。
貴爾六尺軀,勿為名所驅。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幽居在這偏遠地方絲毫不問世事,每天隻低頭把唐堯、虞舜鑽研。
從上下千年細察古今世事,其間曆史長河波瀾起伏,千變萬化。
遇到高興的事便暗自竊笑,感到悲哀時隻好無奈歎息。
看的次數太多,裹書的帙套都已解散,書卷的前後緊緊相連。
因瘴氣所引起的疾病擾亂了心境,身體也是一天不如一天。
打開書本剛讀時覺得清清楚楚,丟開書本又像是一無所知。


一天到晚可以和誰去說話?隻能與書籍日夜相伴。
疲倦了便倒頭而睡,睡夠了精神又漸漸恢複。
伸伸懶腰舒展肢體,聲調抑揚地吟詩讀書心中自覺愉快。
讀書得意是因為與書中之意契合,並不是想成為世間的大儒。
把書中的道理闡述清楚就閉口,心情閑散拋棄了拘囚的束縛。
那些心機巧妙的人會認為我拙笨,那些聰明的人會認為我愚蠢。

創作背景

此詩作於公元809年(元和四年),柳宗元被貶永州之後,應與《飲酒》《覺衰》創作於同時。被貶永州期間,柳宗元用以克服苦悶的方法,除了遊覽山水外,還常常讀書。此詩即為詩人讀書情形和感受的記述。

賞析

詩反映了詩人讀書的情形和感受,展示了一個憨態十足的書癡形象。前六句為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獲;中間十六句為第二層,敘述了讀書的困擾與樂趣;後六句為第三層,反映了不為名利所驅、不為世俗指責的心態。全詩語言簡潔傳神,風格古澹平和,與陶淵明詩風很相近。

第一層,談讀書的起因及收獲。“幽沉謝世事,俯默窺唐虞”。起筆不凡,身遭貶謫,幽穀沉論,遠離朝庭,似乎不問世事,然而默默地讀著聖賢書。“上下觀古今,起伏千萬途。遇欣或自笑,感戚亦以籲。”詩人博覽群書,從中知道古今的興替和社會變化的道理,思考曆史長河的波瀾起伏,千變萬化。一會高興,一會悲傷,一會歎氣,與書中人物命運同悲歡。說明作者的感情並沒有麻木,追溯曆史是為了麵對現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