杳杳寒山道

[唐朝] 寒山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澗濱。
啾啾常有鳥,寂寂更無人。
淅淅風吹麵,紛紛雪積身。
朝朝不見日,歲歲不知春。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山道上一片寂靜幽暗,冷寂的澗邊一片幽僻寥落。
這裏常常有鳥兒啾啾地啼鳴,卻空虛冷清罕見人煙。
風淅淅瀝瀝刮向我麵門,雪紛紛揚揚灑落在我身上。
我身處其中天天見不到陽光,年年也不知道有春天。

注釋
杳杳:幽暗狀。寒山:始豐縣(今浙江天台縣西)天台山有寒暗二岩,寒山即寒岩,乃詩人所居。
落落:寂靜冷落的樣子。
淅淅:象聲詞,形容風聲。一作“磧磧”。

賞析

此詩載於《全唐詩》卷八〇六。寒山詩語言明淺如話,有鮮明的樂府民歌風,內容除用形象演說佛理之外,多描述世態人情,山水景物。詩風幽冷,別具境界。這首“杳杳寒山道”,很能代表他的風格。

詩的內容,寫寒岩左近高山深壑中的景色,最後見出心情,通篇浸透了寒意。首聯寫山水。“杳杳”言山路深暗幽遠,“落落”言澗邊寂寥冷落。詩一開始就把讀者帶進一個冷森森的境界,頓覺寒氣逼人。次聯寫山中幽靜,用輕細的鳥鳴聲反襯四周的冷寂。三聯寫山中氣候,用風雪的凜冽寫出環境的冷峻。尾聯結到感受山幽林茂,不易見到陽光;心如古井,不關心春來秋去。前七句渲染環境的幽冷,後一句見出詩人超然物外的冷淡心情。

創作背景

寒山是貞觀(一說大曆)時代的詩僧,長期住在天台山寒岩,詩就寫刻在山石竹木之上,盈六百首,現存三百餘首。此詩為其中一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