凜凜歲雲暮
凜凜歲雲暮,螻蛄夕鳴悲。
涼風率已厲,遊子寒無衣。
錦衾遺洛浦,同袍與我違。
獨宿累長夜,夢想見容輝。
良人惟古歡,枉駕惠前綏。
願得常巧笑,攜手同車歸。
既來不須臾,又不處重闈。
亮無晨風翼,焉能淩風飛?
眄睞以適意,引領遙相睎。
徙倚懷感傷,垂涕沾雙扉。
譯文及注釋
譯文
寒冷的歲末,百蟲非死即藏,那螻蛄徹夜鳴叫而悲聲不斷。
冷風皆已吹得凜冽刺人,遙想那遊子居旅外地而無寒衣。
結婚定情後不久,良人便經商求仕遠離家鄉。
獨宿於長夜漫漫,夢想見到親愛夫君的容顏。
夢中的夫君還是殷殷眷戀著往日的歡愛,夢中見到他依稀還是初來迎娶的樣子。
但願此後長遠過著歡樂的日子,生生世世攜手共度此生。
夢中良人歸來沒有停留多久,更未在深閨同自己親熱一番,一刹那便失其所在。
隻恨自己沒有鷙鳥一樣的雙翼,因此不能淩風飛去,飛到良人的身邊。
在無可奈何的心情中,隻有伸長著頸子遠望寄意,聊以自遺。
隻有倚門而倚立,低徊而無所見,內心感傷,不禁淚流滿麵。
鑒賞
此詩凡二十句,支、微韻通押,一韻到底。詩分五節,每節四句,層次分明。
第一層的四句從時序寫起。歲既雲暮,百蟲非死即藏,願螻蛄夜鳴而悲。涼風已厲,思婦以己度人,想到了遠在他鄉的遊子(丈夫)無禦寒之衣。這四句完全是寫實,一無虛筆。涼風之厲,螻蛄之鳴,皆眼前所聞見之景,而言“率”者,到處皆然也。這兒天冷了,遠在他鄉的遊子也該感到要過冬了,這是由此及彼。在寫作上,詩人通過視覺、觸覺和聽覺,不但突出了寒冷的到來,而且也由此想到遠在他鄉的漂泊不歸的遊子(丈夫)。
創作背景
這是《古詩十九首》之一。關於《古詩十九首》的時代背景有多種說法。宇文所安認為中國早期詩歌是一個複製係統,找不到“古詩”早於建安時期的確鑿證據。一般認為並不是一時一人之作,其所產生的年代應當在東漢獻帝建安之前的幾十年間。至於《凜凜歲雲暮》的具體創作時間,則難以考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