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題三義塔》創作背景
《題三義塔》
[近現代]
三義塔者,中國上海閘北三義裏遺鳩埋骨之塔也,在日本,農人共建。
奔霆飛熛殲人子,敗井頹垣剩餓鳩。
偶值大心離火宅,終遺高塔念瀛洲。
精禽夢覺仍銜石,鬥士誠堅共抗流。
度盡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西村博士於上海戰後得喪家之鳩,持歸養之,初亦相安,而終化去。建塔以藏,且征題詠,率成一律,聊答遐情雲爾。
創作背景
這首詩是作者在1933年6月21日寫下的。在日軍侵華時期,日本生物學家西村真琴博士為了救援戰爭中的受傷者,於1932年2月作為“服務團長”到中國。在上海郊外的三義裏戰亂的廢墟裏,發現了因饑餓飛不動的鴿子,便帶回日本,取名“三義”,精心喂養。為了表達兩國人民的友善,他“期待生下小鴿子後,作為日中友好象征送回上海”。可惜這隻帶回日本的鴿子後來遭遇黃鼠狼的襲擊死亡,博士及周圍人在悲痛之餘決定將其立塚掩埋。出於對魯迅先生的景仰,西村博士修書一封細說原委,並將自己畫的鴿子一並寄給在上海的魯迅,表達了中日兩國友好的願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