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滿庭芳·紅蓼花繁》賞析

滿庭芳·紅蓼花繁

[宋朝] 秦觀

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夜深玉露初零。霽天空闊,雲淡楚江清。獨棹孤篷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金鉤細,絲綸慢卷,牽動一潭星。
時時橫短笛,清風皓月,相與忘形。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飲罷不妨醉臥,塵勞事、有耳誰聽?江風靜,日高未起,枕上酒微醒。

賞析

詞作上片寫楚江垂釣,猶如一幅清江月夜獨釣圖。“紅蓼花繁,黃蘆葉亂”,寫蓼花盛開,蘆葉凋零,對仗工穩,色彩明麗。“夜深玉露初零”一句,點明季節和時間。作者選取了三種最能表現秋江夜色的典型景物,透過設色的明與暗,造境的野而幽,烘托出江邊的淒清氣氛。這是寫地上所見。

接著再對秋夜江天作大筆的渲染。“霽天空闊,雲淡楚江清”。秋高雲淡,水天一色,境界闊大,雖其間有敗蘆殘葦雜處其間(這正所以成其為秋景),卻並不怎樣令人感慨興悲。開頭五句全是寫景,似乎完全不夾雜人的感情,但“一切景語皆情語”,秦觀所作的這種景語,與他所要抒發的感情水乳交融,從而收到借景抒情的藝術效果。

“獨棹孤篷小艇,悠悠過、煙渚沙汀”轉入情事的抒寫。小艇、孤篷,又是獨棹——船上隻有自己一個人。這樣景況應該說夠寂寞了吧。可是這位獨棹孤舟的人,卻是悠哉悠哉地駛過煙霧迷離的沙岸小洲。這裏詞人透過表達特定情境的“獨”、“孤”、“小”和“悠悠”等字,把一件本是江中蕩舟的極平常事,不僅寫得曳生姿,而且充分表達出此刻他的生活情趣。

不知什麽時候,他的“孤篷小艇”停了下來,接著道“金鉤細,細綸慢卷,牽動一潭星”。他垂釣江中,懸著細鉤的絲線,慢慢的從水中拉起,倒映水中的星星,似乎也被牽動起來了。“慢卷”,表明垂釣時的閑裕,與“悠悠過”綰合。而收卷釣絲後泛起水麵漣漪,向外擴展,使一派水麵上倒映的星光動蕩不已,十分美妙。秦觀《臨江仙·千裏瀟湘挼藍浦》詞裏也有“微波澄不動,冷浸一天星”之句,寫的是夜泊瀟湘浦口,月高風定,秋水澄藍,水不動,星亦不動,如浸水中,一片靜景,與此詞的絲綸垂釣,“牽動一潭星”的以動寫靜,各擅其妙,可謂善寫水中星影者。上片有景物有情事,景物和情事的搭配,表現出泛江垂釣者的悠然自得情趣。

過片三句是上片結尾三句情事的繼續,隻不過不再是垂釣,而是吹笛了。“時時橫短笛”,看來當天夜晚,當小船悠悠地水麵漂動時,當“絲綸慢卷”後,他曾不止一次地吹過短笛。寂寞秋江之上,當他吹笛發出悠揚之聲的時候,他覺得陪伴著自己的有“清風皓月”,彼此都脫略形跡,忘卻你我的區別,物我一體。這幾句,寫出了詞人此刻的怡然自得,更寫出了他的恬淡情懷,或者還微微夾雜一些兒感慨吧,所以逼出來下麵似達觀似鬱結的一句:“任人笑生涯,泛梗飄萍。”秦觀早年一度漫遊,過的是“泛梗飄萍”的生涯。不過詞人說“任人笑”,表明自己並不在乎;不僅不在乎,還要“飲罷”而“醉臥”,因為對於世間煩惱擾心的種種不如意事,有耳朵也不會去聽了,正所謂“塵勞事有耳誰聽”。

最後三句,“飲罷”“醉臥”之後,一枕沉酣,直到天明。秋江風靜,水波不興,人已忘掉塵世間一切煩惱,盡管太陽高高升起,他還躺在枕上,酒意剛醒。隻有通過醉酒,才能置“塵勞事”於不顧,這表明他在內心深處,仍存在著矛盾和痛苦,因此須借助飲酒麻痹自己的心靈。

全詞先寫景,後寫人,寫景則著意描寫特殊環境,寫人則著重描寫個性形象。如此層層寫來,精心點染,細致描繪,一個特殊環境中富有個性的人物形象,一幅生動的楚江月夜獨釣而又獨飲醉臥的畫麵,清楚地呈現讀者麵前,從而使人們感受到詞人看似然、坦然,實際上鬱積著不平和憤懣的心情。

這首詞,頗受東坡文風的影響。隻是,東坡可以無畏“小舟從此逝,江海寄餘生”的滄桑孤獨,可以做到“何妨吟嘯且徐行”的瀟灑無礙,而這些在少遊的生命中,卻隻是一枕黃粱,雞鳴之後,繁華酒醒,斯人不僅依舊寂寞,更無故添了些許斷腸相思。如果說,東坡詞超脫曠達,讓人心向往之。那麽,少遊詞則是柔婉淒涼,不知不覺中沁入人的心脾。兩者各有各的好處,畢竟少遊和東坡的心性,一個在雲,一個在水,相隔太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