俑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9畫 左右結構 U+4FD1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9 畫

7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25425112

jung2

2722.7

U+4FD1

E4BF91

ONIB

WCEH

俑字概述

〔俑〕字部首是⺅部,總筆數是9畫

〔俑〕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亻甬)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俑〕字倉頡碼是ONIB,五筆是WCEH,四角碼是2722.7

〔俑〕字統一碼UNICODE是U+4FD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0433,UTF8:E4BF91

〔俑〕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俑的意思

yǒng ㄩㄥˇ

基本解釋

古代殯葬用的木製或陶製的偶人。木~。陶~。女~。兵馬~。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人,甬( yǒng )聲。本義:古代陪葬用的偶人,一般為木製或陶製。因象人。故從人) 同本義。

,木人。送葬設關,而能跳踴,故名之。 《埤蒼》有麵目機發,似於生人。 《通典》引《禮記》孔子謂為芻靈者善,謂為者不仁,殆於用人乎哉。 《禮記 · 檀弓》

陶俑;武士俑。

figurine;

俑的國語辭典解釋

yǒng ㄩㄥˇ

詳細解釋

古代殉葬用的木偶。

《孟子 · 梁惠王上》:“始作俑者,其無後乎?”《文選 · 謝惠連 · 祭古塚文》:“循題興念,撫俑增哀。”

陶俑、兵馬俑。

俑的兩岸詞典解釋

yǒng ㄩㄥˇ

詳細解釋

古代殉葬用的木偶或陶偶,多為人形或獸形。

陶俑、兵馬俑、始作俑者。

俑字的翻譯

wooden figure buried with dead

Diener

statuette funéraire

ヨウ ユ トウ 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