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字的意思和解釋

xíng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5211 CJK 基本漢字

一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6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13222

xíng

jing4

1240.0

U+5211

E58891

MTLN

GAJH

刑字概述

〔刑〕字拚音是(xí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刑〕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開刂)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刑〕字倉頡碼是MTLN,五筆是GAJH,四角碼是1240.0

〔刑〕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11,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009,UTF8:E58891

〔刑〕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刑的意思

xíng ㄒㄧㄥˊ

基本解釋

對犯罪的處罰。~罰。~法。~律。~事。執~。服~。

特指對犯人的體罰。~訊。受~。~具。

詳細解釋

動詞

1.同本義。

利用人。 《易 · 蒙》。注:“兌折為刑。”人之父子也。 《呂氏春秋 · 順說》。注:“殺也。”殺戮之謂 《韓非子 · 二柄》陰為 《易 · 本命》陰將始 《呂氏春秋 · 音律》。注:“殺也。”人如恐不勝。 《史記 · 項羽本紀》馬作誓。 南朝梁 · 丘遲《與陳伯之書》臏至, 龐涓恐其賢於己,疾之,則以法斷其兩足而黥之。 《史記》

刑牛(古代盟誓時作犧牲用的牛);刑牲(古時為了祭祀或盟約而殺牲畜);刑馬(古代結盟要殺馬歃血,立誓為信,稱“刑馬”)

kill; cut; dig;

2.懲罰。

其長吏。 《史記 · 陳涉世家》五人之當 明 · 張溥《五人墓碑記》彼於者。 清 · 方苞《獄中雜記》從而之。 《孟子 · 梁惠王上》

刑吏(行刑的吏卒);刑民(受刑之民);刑臣(古時指受過宮刑的閹人。即後來的宦官,太監)

punish torture;

3.征討 。

刑殄(征討消滅)

go on a punitive expedition;

名詞

1.刑罰。

以五糾萬民。 《周禮 · 大司寇》者,惡之末也。 《管子 · 心術》者,五常之鞭策也。 《白虎通》者,懲惡而禁後者也。 《說苑 · 政理》嚴斷罰。 《左傳 · 昭公六年》。疏:“對文則加罪為刑,收贖為罰。散則刑罰通也。”論其賞。 諸葛亮《出師表》怒而濫用 唐 ·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因摸地上械。 清 · 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死刑;徒刑;刑均(受到同樣的刑罰);刑劫(濫用刑罰。刑,刑罰;劫,挾持);刑杖(刑具,行刑用的棍棒)

penalty, punishment; torture; corporal punishment;

2.通“”。形容,形體。

死生因天地之 《國語 · 越語》夫諒彊之國,必先爭謀、爭、爭權。 《管子 · 霸言》凡亂者名不當也。 《呂氏春秋 · 正名》

appearance; body; form;

3.通“”。法式,典範,榜樣。

於寡妻。 《孟子 · 梁惠王上》儀式文王之典,日靖四方。 《詩 · 周頌 · 我將》賤有實,敬無用,則人可也。 《管子 · 侈靡》

form; sample;

4.星相術語 。

刑克(刑妨,刑蹇。謂三刑,五行相克);刑害(三刑六害的合稱);刑衝(指地支中相妨害的兩類情況)

term of astrology;

5.刑具 。

動刑;上刑;大刑

instrument of torture;

6.姓。

刑的國語辭典解釋

xíng ㄒㄧㄥˊ

詳細解釋

1.法律上處罰罪犯方法的總稱。

《論語 · 為政》:“道之以政,齊之以刑,民免而無恥。”

刑罰、死刑、徒刑。

2.常法、典範。

《詩經 · 大雅 · 抑》:“罔敷求先王,克共明刑。”

1.殺害。

《史記 · 卷八六 · 刺客傳 · 聶政傳》:“重自刑以絕從。”《呂氏春秋 · 慎大覽 · 順說》:“刑人之父子。”

2.取法、效法。

《禮記 · 禮運》:“刑仁講讓,示民有常。”

3.正。

《詩經 · 大雅 · 思齊》:“刑於寡妻,至於兄弟,以禦於家邦。”

刑的兩岸詞典解釋

xíng ㄒㄧㄥˊ

詳細解釋

1.刑罰。

徒刑、判刑、免刑、減刑。

2.對犯人的體罰。

受刑、動刑。

3.姓。

刑字的翻譯

punishment, penalty; law

Bestrafung, Strafe (S)​, Xing (Eig, Fam)

peine, torture

ケイ ギョウ しおき の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