刖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6畫 左右結構 U+5216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6 畫

4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351122

jyut6

7220.0

U+5216

E58896

BLN

EJH

刖字概述

〔刖〕字部首是⺉部,總筆數是6畫

〔刖〕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月刂)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刖〕字倉頡碼是BLN,五筆是EJH,四角碼是7220.0

〔刖〕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16,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014,UTF8:E58896

〔刖〕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刖的意思

yuè ㄩㄝˋ

基本解釋

古代的一種酷刑,把腳砍掉:“昔卞和獻寶,楚王~之”。

詳細解釋

動詞

(形聲。從刀,月聲。本義:斷足。古代的一種酷刑) 同本義。

,絕也。 《說文》,斷也。 《廣雅》。假借為“蚏,斷足之刑也。 《說文》五百。 《周禮 · 司刑》。注:“斷足也。周改髕作刖。”強鉏。 《左傳 · 莊公十六年》昔卞和獻寶, 楚王之。 《史記》

刖足(古代一種酷刑,砍掉腳)

punishment of cutting off the feet of the criminal;

刖的國語辭典解釋

yuè ㄩㄝˋ

詳細解釋

古代一種砍斷雙腳的刑罰。

《漢書 · 卷二三 · 刑法誌》:“刖罪五百。”

砍斷雙腳。

唐 · 元稹《出門行》:“其兄因獻璞,再刖不履地。”

自刖而死。

刖的兩岸詞典解釋

yuè ㄩㄝˋ

詳細解釋

1.《書》砍斷雙腳,古代的一種酷刑。

刖罪五百(《漢書‧卷二十三‧刑法誌》)。

2.《書》泛指割;砍斷。

流刑刖去右手三指,又犯者下其腕(《隋書‧卷七十七‧隱逸列傳‧李士謙》)。

刖字的翻譯

cutting off feet as form of punishment

Abschneiden der Füße (als Strafe)​

couper les pieds (châtiment)​

ゲツ ゴツ ガツ あしきる き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