劓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5293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4 畫

左右結構

3251112512113222

ji6

2220.0

U+5293

E58A93

HLLN

THLJ

劓字概述

〔劓〕字拚音是(),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劓〕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鼻刂)組成。

〔劓〕字倉頡碼是HLLN,五筆是THLJ,四角碼是2220.0

〔劓〕字統一碼UNICODE是U+5293,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139,UTF8:E58A93

〔劓〕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劓的意思

yì ㄧˋ

基本解釋

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種酷刑。

割除。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刀,從鼻。刀割鼻子。本義:劓刑。割鼻的刑罪,古代五刑之一。

2.同本義。

罰之屬千。 《書 · 呂刑》

劓鼻(割掉鼻子的酷刑);劓刖(割鼻斷足;危殆不安的樣子)

cut off the nose(a punishment in ancient China);

3.割除。

我乃殄滅之。 《書 · 盤庚中》

劓割(劓剝。殘害);劓除(削滅)

cut off;

劓的國語辭典解釋

yì ㄧˋ

詳細解釋

1.古代割去鼻子的刑罰。

《戰國策 · 楚策》:“王曰:‘悍哉!’令劓之,無使逆命。”《新唐書 · 卷二一六 · 吐蕃傳上》:“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

2.比喻鏟除、去除。

《北史 · 卷一二 · 隋恭帝本紀》:“誅鋤骨肉,屠劓忠良。”明 · 無名氏《運甓記 · 第三九出》:“奸雄既劓,跨荊湘榮專一隅。”

劓的兩岸詞典解釋

yì ㄧˋ

詳細解釋

1.《書》古代割掉鼻子的一種刑罰。

其刑,雖小罪必抉目,或刖、劓(《新唐書‧卷二一六‧吐蕃列傳上》)。

2.《書》比喻割除、鏟除。

我乃劓殄滅之(《書經‧盤庚中》)、誅鋤骨肉,屠劓忠良(《北史‧卷十二‧隋恭帝本紀》)。

劓字的翻譯

cut off nose

nez coupé

ギ ケイ はなきり はなき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