啮字的意思和解釋

niè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556E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會意字

25121213452

niè

ngit6

6107

U+556E

E595AE

XRYMU

KHWB

啮字概述

〔啮〕字拚音是(niè),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啮〕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口齒)組成,造字法是會意字

〔啮〕字倉頡碼是XRYMU,五筆是KHWB,四角碼是6107

〔啮〕字統一碼UNICODE是U+556E,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1870,UTF8:E595AE

〔啮〕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啮的意思

niè ㄋㄧㄝˋ

基本解釋

咬。~齒動物。蟲咬鼠~。~合(①牙齒咬緊;②像牙齒那樣咬緊,如“齒輪~~得很好”)。

詳細解釋

動詞

1.會意。從口,從齒。表示咬。本字從齒,( qì )聲。本義:用嘴咬。

2.同本義。

囓,噬也。 《說文》。字亦作齧。鳥曰啄,獸曰囓。武臥雪。 《漢書 · 李廣蘇建傳》眾蛇競來,索且斷。 《後漢書 · 費長房傳》勩感涕,因指流血。 《新唐書 · 李勩傳》人,無禦之者。 唐 · 柳宗元《捕蛇者說》

齧指(咬指頭。形容極為痛心);齧咬(啃咬。比喻折磨);齧啃(啃咬);齧齒(咬牙切齒);齧噬(咬嚼);齧心(比喻痛苦至極);齧雪吞氈(比喻為堅持氣節而過艱苦的生活);齧臂(咬臂出血;以示誠信和堅決)

gnaw;

3.侵蝕。

水皆石出。 明 · 劉基《誠意伯劉文成公文集》漢水古根。 李白《金陵白下亭留別》

erode;

啮字的翻譯

bite, gnaw

abnagen, na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