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字的意思和解釋
固
⼞部 共8畫 全包圍結構 U+56FA CJK 基本漢字
固字概述
〔固〕字拚音是(gù),部首是⼞部,總筆數是8畫。
〔固〕字結構是全包圍結構,可拆解為(⿴囗古)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固〕字倉頡碼是WJR,五筆是LDD,四角碼是6060.4。
〔固〕字統一碼UNICODE是U+56FA,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2266,UTF8:E59BBA。
〔固〕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一級字表中,屬常用字。
固的意思
固 gù ㄍㄨˋ
基本解釋
①結實,牢靠。堅~。穩~。鞏~。凝~。加~。
②堅定,不變動。~執。~定。~本。
③本,原來。~有。~步自封(亦作“故步自封”)。
④鄙陋(見識淺少)。
⑤姓。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形聲。從囗( wéi ),“围”的古體字,象四周圍起來的樣子,古聲。本義:堅,堅固。
2.同本義。
固,四塞也。 《說文》亦孔之固。 《詩 · 小雅 · 天保》。傳:“固,堅也。”脩陳固列。 《左傳 · 成公十六年》弱顏固植。 《楚辭 · 招魂》筋骨欲其固也。 《呂氏春秋 · 達鬱》秦孝公據殽函之固。 漢 · 賈誼《過秦論》如是則兵勁城固,敵國畏之。 《荀子 · 王霸》良馬固車。 《韓非子 · 難勢》
固項(牛皮製的護領);固陰(隆冬時陰氣固結);固植(根基鞏固。比喻意誌堅定不移)
solid; firm;
3.特指地勢險要和城郭堅固。
荊州與國鄰接,江山險固,沃野萬裏。 《資治通鑒》今夫顓臾,固而近於 費,今不取,後世必為子孫憂。 《論語 · 季氏》
固塞(堅固的要塞)
strategically located and difficult of access;
4.久。
固,久也。 《小爾雅 · 廣詁》臣固聞之。 《國語 · 晉語六》皆以太子為非固相也。 《戰國策 · 魏策二》
of long time;
5.疾病經久難治的。後作“痼”。
季冬行春令,則“國多固疾。” 《禮記 · 月令》太後前聞商有女,欲以備後宮, 商言有固疾。 《漢書 · 王商傳》
chronic;
6.安定,穩固。
根不固而求木之長,德不厚而思國之安,臣雖下愚,知其不可。 唐 ·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國可以固。 《國語 · 晉語二》
固色(安定的情緒和神色)
stable;
7.固執,專一。
汝心之固,固不可徹。 《列子 · 湯問》獨夫之心,日益驕固。 唐 · 杜牧《阿房宮賦》
固護(精神專一,意誌堅定)
single-minded;
8.鄙陋。
鄙人固陋,不知忌諱。 漢 · 司馬相如《上林賦》
固陋。
superficial; sallow;
9.堅定。
上無固植,下有疑心。 《管子 · 潔法》公夫人甚愛女,每迎女,婿固不遣。 明 · 崔銑《記王忠肅公翱三事》
固植(固誌。堅定的意誌);固色(堅定的誌節);固寵(寵幸眷愛,堅定不移)
firm;
動詞
1.安定 。
固圉(使邊境安靜無事)
stabilize;
2.鞏固;使堅固;加固。
固國不以山溪之險。 《孟子 · 公孫醜下》臣聞求木之長者,必固其根本。 唐 · 魏征《諫太宗十思疏》
固堤;固壘(加固營壘);固壁清野(固壁,加固壁壘,使敵不易攻擊;清野,轉移人口、物質,使敵無所獲取);固位(鞏固保持權位)
solidify; strengthen;
3.安守;堅守。
君子固窮,小人窮斯濫矣。 《論語 · 衛靈公》竟抱固窮節,饑寒飽所更。 晉 · 陶淵明《飲酒》詩十六
固窮(信守道義,安於貧賤窮困)
abide by;
4.禁錮;閉塞 。
固扃(牢牢關閉);固塞(閉塞,不開朗)
close up; stop up;
副詞
1.執意;堅決地。
藺相如固止之。 《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少年固強之。 《聊齋誌異 · 促織》
固守陣地;固卻(堅決拒絕);固獲(堅持據為己有);固謝(執意推辭;謝絕);固讓(再三辭讓)
firmly; resolutely;
2.必,一定。
吾不能變心以從俗兮,固將愁苦而終窮。 《楚辭 · 屈原 · 涉江》
固必(引申義:一定;必然);固當如此。
surely;
3.原來;本來。
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 唐 · 韓愈《師說》
originally;
4.當然;仍然。
天下分裂,而唐室固以微矣。 宋 · 蘇軾《教戰守》餘固笑而不信也。 宋 · 蘇軾《石鍾山記》
of course;
5.確實。
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為之奈何?” 《史記 · 項羽本紀》
certainly;
6.已經。
以小舟涉鯨波,出無可奈何,而死固付之度外矣。 宋 · 文天祥《指南錄 · 後序》
固眾(固然很多)
already;
7.通“胡”( hú )。何,何故。
夫明白入素,無為複樸,體性抱神,以遊世俗之間者,汝將固驚邪? 《莊子 · 天地》
why;
固的國語辭典解釋
固 gù ㄍㄨˋ
詳細解釋
形
1.結實、堅硬。
《文選 · 古詩十九首 · 明月皎夜光》:“良無磐石固,虛名複何益?”
牢固、穩固、堅固。
2.堅定、確定。
《韓非子 · 五蠹》:“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法莫如一而固,使民知之。”
動
1.安定。
《國語 · 魯語上》:“晉始伯而欲固諸侯,故解有罪之地以分諸侯。”《史記 · 卷五五 · 留侯世家》:“王何不燒絕所過棧道,示天下無還心,以固項王意?”
鞏固國防。
2.禁閉。
《漢書 · 卷八七 · 揚雄傳下》:“是以欲談者宛舌而固聲,欲行者擬足而投跡。”《三國誌 · 卷一九 · 魏書 · 陳思王植傳》:“國之綱紀,本無禁固諸國通問之詔也。”
副
1.堅決、堅持、極力。
《書經 · 大禹謨》:“禹拜稽首固辭。”《老殘遊記 · 第四回》:“那人再三固讓。老殘仍送出大門,看那人上馬去了。”
固守。
2.原來、一向。
《孟子 · 梁惠王上》:“百姓皆以王為愛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固有道德。
3.當然、誠然。
唐 · 柳宗元《封建論》:“州縣之設,固不可華也。”《聊齋誌異 · 卷一一 · 王大》:“諂者固可誅,謬者亦可恨也。”
4.姑且、暫且。
《老子 · 第三六章》:“將欲歙之,必固張之;將欲若之,必固強之。”
名
◎姓。如春秋時晉國有固來。
固的兩岸詞典解釋
固 gù ㄍㄨˋ
詳細解釋
1.堅實;不易損壞。
堅固、穩固、固若金湯、根深柢固。
2.使結實牢靠。
固本、固定。
3.堅硬;不流動。
固體、凝固。
4.堅定地。
固守、固執、固請。
5.本來;原來。
固有文化。
6.《書》連詞。連接複句的第一分句,以承認事實,相當於“固然”。
子固仁者,然愚亦甚矣(明‧馬中錫《中山狼傳》)。
7.姓。
固字的翻譯
to become solid, solidify; strength
fest, hart
solide, ferme, fermement, résolument, obstiné
コ ク かためる かたまる かたい もとより かた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