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字的意思和解釋

qiáng

⼸部 共11畫 左右結構 U+5F37 CJK 基本漢字

⼸ 部

11 畫

8 畫

左右結構

51554251214

qiáng

koeng4

1323.6

U+5F37

E5BCB7

NILI

XCJY

強字概述

〔強〕字拚音是(qiáng),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1畫

〔強〕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弓𧈧)組成。

〔強〕字倉頡碼是NILI,五筆是XCJY,四角碼是1323.6

〔強〕字統一碼UNICODE是U+5F37,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4375,UTF8:E5BCB7

強的意思

qiáng ㄑㄧㄤˊ

基本解釋

健壯,有力,與“”相對。~壯。~健。~人。~力。~大。~勁。剛~。富~。列~。~弩之末。年富力~。

程度高。~手。~烈。~酸。能力~。

勝過,優越,好。~幹。爭~好( hào )勝。

有餘,略多於某數。~半(超過一半)。

使用強力,硬性地。~占。~加。~攻。~悍。~橫( hèng )。~梁(強橫霸道)。

著重,增加分量。~化。增~。

詳細解釋

名詞

1.形聲。從蟲,弘聲。本義:米中小蟲。

2.同本義。

a black insect;

3.通“”。繈褓。

成王少在葆之中。 《史記 · 魯周公世家》

swadding clothes;

形容詞

1.通彊。弱的反義詞。

2.弓有力。

彊,弓有力也。 《說文》,健也。 《廣韻》材官引彊。 《史記 · 絳侯世家》弩之末。 《漢書 · 李廣蘇建傳》

強弩(用機括髮射的強弓)

strong; forceful;

3.強盛;勢力大。

不可謂 《墨子 · 公輸》兵革之 《戰國策 · 秦策》天下國無過齊者。 《戰國策 · 齊策》自勝者 《老子》而 燕弱。 《史記 · 廉頗藺相如列傳》以弱爲 《三國誌 · 諸葛亮傳》少年則國 清 · 梁啓超《飲冰室合集 · 文集》

強家(勢力強盛的卿大夫);強雄(強盛);強壽(強盛而長久);強對(強大的對手);強元(以強大立足天下);強兵(強大的軍隊);強陣(強大的軍隊);強旅(強大的軍隊);強弱(強大與弱小)

strong and prosperous;

4.強健;健壯,有力。

筋骨之 《荀子 · 勸學》壯出。 《漢書 · 李廣蘇建傳》剛健力。 宋 · 蘇軾《教戰守》

強仕(四十歲。這年齡的人各方麵已經成熟,正好出仕做官);身強力壯;強死(人尚壯健而死於非命)

strong; powerful;

5.剛強;堅決。

四十曰 《禮記 · 曲禮》立而不反。 《禮記 · 學記》。注:“臨事不惑也。”彊而義。 《書 · 皋陶謨》。傳:“無所屈撓也。”彊忍不義。 《國語 · 楚語》申生甚好仁而彊。 《國語 · 晉語》

強果(堅強果敢); 強執(堅強固執)

firm;

6.強橫。

俠氣。 《世說新語 · 自新》

強悍(強橫勇猛);強戾(強橫兇暴);強虐(強橫暴虐);強狠(強橫兇狠)

brutal and unreasonable;

7.強暴。

彊,暴也。 《爾雅》侯彊侯以。 《詩 · 周頌 · 載芟》曾是彊禦。 《詩 · 大雅 · 蕩》

強俊(強暴而又才智出衆);強虜(強暴的敵人);強塞(強暴固執);強鷙(強暴兇狠)

violent;

8.優越;好。

博聞誌。 《史記 · 屈原賈生列傳》

強起(強如。勝過;比…更好);比他強;比昨天強;我們的勞動條件一年比一年強;博聞強記;強處

better; surpass;

9.略多於…的。

策勳十二轉,賞賜千百 《木蘭詩》

三分之一強

slightly more than;

名詞

1.強有力的弓。

挽弓當挽 杜甫《前出塞》

powerfulbow;

2.強者。

弱固不可以敵 《孟子》

powerhouse;

3.姓。

1.使強,加強。

其爲食也,足以增氣充虛,彊體適腹而已矣。 《墨子 · 辭過》

reinforce; strengthen;

2.另見 jiàng;qiǎng。

qiǎng ㄑㄧㄤˇ

基本解釋

硬要,迫使,盡力。~使。~迫。~逼。~辯。勉~。~人所難。~詞奪理。

詳細解釋

1.強製,強迫。

食。 《考工記 · 梓人》三君皆將死。 《左傳 · 文公十年》

強匄(仗勢索取);強媒硬保(強迫做媒,包辦成親);強勸架(連拉帶勸;拉偏架);強邀(奪取);強風情(強作風流情事);強爲(硬幹;蠻幹);強起(強迫不願做官的人任官就職)

force; strive;

2.勸勉。

之。 《周禮 · 司諫》。注:“猶勸也。”君如彼何哉?爲善而已矣。 《孟子》

advise and encourage;

副詞

1.勉強。

公孫黑又使委禽焉。 《左傳 · 昭公元年》乃自步。 《戰國策 · 趙策》不可奪。 《聊齋誌異 · 狼三則》雖欲聒。 宋 · 王安石《答司馬諫議書》再四之。 清 · 梁啓超《譚嗣同傳》

牽強;強詞奪正(強詞奪理);強勉(勉強);強詞(勉強說出來的話);強口(勉強);強應(勉強答應);強不知以爲知

do with difficulty;

2.竭力;盡力。

知困然後能自也。 《禮記 · 學記》。注:“修業不敢倦。”焉日有孳孳。 《禮記 · 表記》大臣諫。 《戰國策 · 趙策》忍與言。 明 · 宗臣《報劉一丈書》將軍留之。 清 · 魏禧《大鐵椎傳》假焉。 清 · 袁枚《黃生借書說》

強恕(努力行忠恕之道);強力(勉力);強仁(勉力行仁);強步(勉力步行)

forcedly;

3.另見 jiàng;qiáng。

jiàng ㄐㄧㄤˋ

基本解釋

固執,強硬不屈。~嘴。倔~。

詳細解釋

形容詞

1.倔強;固執。

申生甚好仁而彊。 《國語 · 晉語》

強氣(倔強脾氣);強顏(指人不知羞恥);強團練(宋代杭州俗諺。指性情倔強,對人倔傲的人);強頭別腦(形容倔強的神氣)

stubborn;

2.僵硬。

一連吃了四五劑,口不歪了,隻是舌根還有些 《儒林外史》

stiff;

3.另見 qiáng,qiǎng。

強的國語辭典解釋

qiáng ㄑㄧㄤˊ

詳細解釋

1.健壯、盛大、有力。

唐 · 柳宗元《愈膏肓疾賦》:“外強中幹,精氣內傷 。”

強壯、身強力壯。

2.剛毅、堅毅。

《孟子 · 告子下》:“樂正子強乎?”《韓非子 · 孤憤》:“能法之士,必強毅而勁直。”

頑強。

3.堅硬。

漢 · 王充《論衡 · 狀留》:“後彼春榮之木,其材強勁,車以為軸。”

4.橫暴。

《紅樓夢 · 第一一二回》:“和眾強徒打了照麵,各自分頭奔南海而去。”

強盜。

5.勝、優越。

宋 · 張先《菩薩蠻 · 牡丹含露真珠顆》詞:“含笑問檀郎,花強妾貌強?”

6.有餘、略多。

南朝梁 · 無名氏《木蘭詩》二首之一:“策勳十二轉,賞賜百千強。”

1.具有威權勢力的人或團體。

列強、豪強。

2.姓。如清代有強行健。

加強。

強身、自強不息。

jiàng ㄐㄧㄤˋ

詳細解釋

1.堅韌、不柔和。

《淮南子 · 主術》:“木強而斧伐之。”《漢書 · 卷四二 · 張蒼等傳 · 讚曰》:“周昌,木強人也。”

2.僵硬。

《儒林外史 · 第一一回》:“一連吃了四五劑,口不歪了,隻是舌根還有些強。”

3.固執、任性、不順從。

倔強、強脾氣。

qiǎng ㄑㄧㄤˇ

詳細解釋

迫使、使用強力。

《孟子 · 離婁上》:“是由惡醉而強酒。”《儒林外史 · 第二九回》:“這原是他情願的事,又沒有那個強他。”

勉強、強迫、強人所難、強詞奪理。

竭力、勉力。

《孟子 · 梁惠王下》:“君如彼何哉?強為善而已矣。”

強的兩岸詞典解釋

qiáng ㄑㄧㄤˊ

詳細解釋

1.強壯;力量大(與“”相對)。

身強體壯、強權、強敵環伺。

2.使強壯;使強大。

強身、富國強兵。

3.剛毅;堅固。

堅強、強韌、剛強。

4.大;高。

陽光好強、識見比你強。

5.橫暴。

強暴、強盜、強橫。

6.以強力做某事。

強取、強占。

7.好;優越。

他的數學比我強。

8.有餘;多一些。

四分之三強。

9.姓。

qiǎng ㄑㄧㄤˇ

詳細解釋

1.迫使。

強使、強迫、強逼。

2.勉強。

強辯、強忍、強顏歡笑、牽強附會。

jiàng ㄐㄧㄤˋ

詳細解釋

固執;不肯屈服。

倔強、脾氣很強。

強字的翻譯

strong, powerful, energetic

eigensinnig (Adj)​, halsstarrig (Adj)​, hartnäckig (Adj)​, unnachgiebig (Adj)​, anmaßend , besser , ein bißchen mehr als ... , Kraft (S)​, Nachdruck (S)​, übertreffen (V)​, gewaltsam (Adj)​, kräftig (Adj)​, mächtig (Adj)​, stark (Adj)​, Wiebel (Insekt = Kornwurm)​ (Eig, Bio)​, sich mühen, sich bemühen, streben nach, ringen, sich anstrengen (V)​, bestrebt sein (Adj)​, stark, kräftig (Adj)

キョウ ゴウ コウ つよい つよまる つよめる しいる こわい あなが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