椽字的意思和解釋
椽
⽊部 共13畫 左右結構 U+693D CJK 基本漢字
椽字概述
〔椽〕字拚音是(chuán),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3畫。
〔椽〕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彖)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椽〕字倉頡碼是DVNO,五筆是SXGE06 SXEY98 SXEY86 ,四角碼是4793.2。
〔椽〕字統一碼UNICODE是U+693D,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6941,UTF8:E6A4BD。
〔椽〕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的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椽的意思
椽 chuán ㄔㄨㄢˊ
基本解釋
①放在檁上架著屋頂的木條。~子。~筆。
②古代房屋間數的代稱:“東宇西房數十~。”
詳細解釋
名詞
◎(形聲。從木,彖( tuàn )聲。本義:承屋瓦的圓木) 同本義。
椽,榱也。 《說文》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之椽。 《左傳 · 桓公十四年》采椽不斫。 《韓非子 · 五蠹》架梁之椽,多於機上之工女。 杜牧《阿房宮賦》不數歲,田百頃,樓閣萬椽,牛羊蹄躈各千計。 《聊齋誌異 · 促織》
椽杙(椽子和小木樁);椽桷(承屋瓦用的圓木與方木。圓的叫椽,方的叫桷。泛指椽子);椽筆(大筆);椽棟(椽子與正梁)
rafter;
椽的國語辭典解釋
椽 chuán ㄔㄨㄢˊ
詳細解釋
名
◎架在桁上用以承接木條及屋頂的木材。
《左傳 · 桓公十四年》:“以大宮之椽,歸為盧門 之椽。”《晉書 · 卷八五 · 諸葛長民傳》:“屋中柱及椽桷間,悉見有蛇頭,令人以刀懸斫,應刃隱藏,去輒複出。”
椽的兩岸詞典解釋
椽字的翻譯
beams, rafters, supports
poutre, chevron
テン デン たる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