橛字的意思和解釋

⽊部 共16畫 左右結構 U+6A5B CJK 基本漢字

二級漢字 通用字

⽊ 部

16 畫

12 畫

左右結構

形聲字

1234134315233534

kyut3

4198.2

U+6A5B

E6A99B

DMTO

SDUW

橛字概述

〔橛〕字部首是⽊部,總筆數是16畫

〔橛〕字結構是左右結構,可拆解為(⿰木厥)組成,造字法是形聲字

〔橛〕字倉頡碼是DMTO,五筆是SDUW,四角碼是4198.2

〔橛〕字統一碼UNICODE是U+6A5B,位於UNICODE的中日韓統一表意文字(基本漢字),十進製:27227,UTF8:E6A99B

〔橛〕字在《通用規範漢字表》二級字表中,屬次常用字

橛的意思

jué ㄐㄩㄝˊ

基本解釋

小木樁。~子。

樹或莊稼的殘莖。殘~。樹~。

木製的馬嚼子。

一小段:“伏惟爛木一~。佛與眾生不別”。

詳細解釋

名詞

1.木橛子,短木樁。

橜,弋也。從木,厥聲。一曰門梱也。 《說文》吾處也,若橜株駒。 《列子 · 黃帝》作厥()株拘。 《莊子 · 達生》。注:“凡豎木而短者,皆得曰 橜。”苗高二三尺,每路打 宋應星《天工開物》

橛杙(木樁);橛眼(木樁插入地麵留下的孔穴)

peg; short wooden stake;

2.門中豎立以為限隔的短木 。

橛機(謂門內。亦指“內室”)

post;

3.樹木或禾杆的殘根 。

橛株駒(樹樁)

stump;

4.即馬嚼子。馬口中所銜的橫木。後亦用金屬製成 。

橛飾(謂以寶物飾於馬銜兩端)

bar bit;

動詞

1.猶翹起,鼓起 。

橛頭船(尖頭小船);橛頭(橛頭船)

stick up;

2.倒,顛仆 。

橛痿(痿蹶)

fall forwards;

3.折斷。

樹本淺,根垓不深,未必也;飄風起,暴雨至,拔必先矣。 漢 · 劉向《說苑》

break;

4.通“”。敲,打擊。

以其皮為鼓,以雷獸之骨,聲五百裏,以鹹天下。 《山海經 · 大荒東經 · 東海》

strike;

橛的國語辭典解釋

jué ㄐㄩㄝˊ

詳細解釋

1.小木樁、短木頭。

《水滸傳 · 第二三回》:“隻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木頭橛子。

2.馬口中所銜的橫木。

《韓非子 · 奸劫弑臣》:“無捶策之威,銜橛之備,雖造父不能以服馬。”

3.禾稼的殘根。

稻橛、麥橛。

擊。

《山海經 · 大荒東經》:“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

橛的兩岸詞典解釋

jué ㄐㄩㄝˊ

詳細解釋

1.木橛子;短木樁;短棍棒。

木頭橛子、把馬係在這橛樁上頭、隻怕大蟲不死,把棒橛又打了一回。

2.指樁狀的物體。

幹屎橛。

3.即馬嚼子。馬口中所銜的橫木。後多以金屬製成。

4.樹木或禾稼的殘根。

樹橛、稻橛、麥橛。

5.《書》豎立於門中用來作為界線區隔的短木。

6.《書》折斷。

乍如沙場大戰後,斷槍橛箭皆狼籍(唐‧貫休《觀懷素草書歌》)。

7.《書》敲打。

黃帝得之,以其皮為鼓,橛以雷獸之骨,聲聞五百裏,以威天下(《山海經‧大荒東經》)。

8.量詞。用於計算條狀物分成的若幹部分。相當於“”、“”。

一橛柴、檀香三橛。

橛字的翻譯

a post, a stake; an axle

Holzpflock, Pflock (S)

カチ ケ ケイ ケツ きりかぶ くい くつわ